正當守衛疑惑,今日王上似乎沒有召見哪位大臣之時,馬車布簾緩緩掀開,一個身穿秦國官服的少年,從馬車內走出。
見到那名少年,普通守衛此前由于晚勤,都沒見過。
但在眾多守衛之中,為首的守衛將領,可是見過這名曾經上過幾日早朝的少年官員。
將領此刻看著那名少年官員,想起其事跡,眼中閃過一抹灼熱。
隨后將領上前。
在其他守衛疑惑、好奇的目光中,迎上少年官員。
“衛士令崔平,拜見左庶長”
名叫崔平的將領,對著白衍拱手輯禮。
衛士令之職是負責統領諸宮門的守衛士卒,隸屬掌皇宮諸門屯兵的衛尉。
王宮大門。
伴隨著衛士令崔平的話,其他秦卒守衛全都心神一稟,眼神全部看聚焦于那年紀輕輕,身著官服的少年。
白衍
他就是掌控雁門鐵騎的左庶長白衍
想到這里,所有手持長戈的秦卒守衛,都好奇的看向白衍,畢竟在沸沸揚揚的傳言中,除去斬殺士族一事,最為人稱道的,便是白衍那領兵謀劃的本事。
如今親眼見到本人,誰不想多看兩眼。
“白衍見過崔大人”
白衍對著崔平,拱手還禮。
禮畢后,白衍從懷中取出詔令,交給崔平。
“還望崔大人命人替白衍前去復命,就言白衍已經抵達咸陽”
白衍把詔令交給崔平后,再次拱手輯禮。
在禮儀這方面,不管白衍是連爵位都沒有的士伍,還是如今爵至左庶長,位至副將軍,白衍從未怠慢過。
“左庶長稍等”
崔平接過白衍的詔令,連忙拱手說道。
看著行禮之時,眼中沒有任何輕視自己的白衍,一直負責看守王宮宮門的崔平,自然聽得出白衍的意思。
白衍沒有說自己在宮門。
崔平猜測,這應當是白衍的叔父,或者是其他哪位大人傳授白衍的。
至于崔平為何得知,那就要提及曾經崔平就犯過一次錯。
有一次馮去疾受詔返回咸陽,來王宮大門時,也是與白衍說著同樣的話,但那一次崔平不懂,沒想太多便直接命人上報王上,說馮大人就在宮門外。
事后馮大人知曉,離開時連連嘆息,小聲的告訴崔平,方才王上正在用膳,聽到宦官的稟報,隨后便放下快子,去書房召見。
此舉不僅打擾王上用膳,對馮大人來說,也是心中有愧。
而此前之所以特地說在咸陽,不說在王宮大門。
這意思就是若是王上想要召見,在宮門的馮大人就可以直接從宮門進去,最快的速度見到王上。
若是王上不著急召見,便不著去打擾王上用膳、休息。
想起曾經的這件事。
崔平滿是嘆息,在囑咐下人通報后,對于白衍,或者說對于白氏的人脈,崔平心中滿是羨慕。
當初若是他父親或者祖父,在朝中認識其他大臣,任何一個人像教白衍這般教他,他當初又怎會犯錯。
更別說。
有傳言說,白衍之所以如此善謀善戰,領兵沙場屢立戰功,最重要的便是領悟當初白起留下來的兵書。
想到這里。
崔平目光看向一旁等待著的白衍,呼吸急促,滿眼灼熱。
若是真的
那他要是有機會能看看這兵書,那該多好,哪怕只是領悟一些皮毛,恐怕日后也能成為一方守將,于沙場之中立功獲爵
那可是白起曾經留下來的兵書啊。
宮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