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衍聽到嬴政的話,心頭一緊,隨后連忙苦笑起來。
但總不可能說是害怕過分隨意,擔心嬴政日后突然會覺得自己是居功自傲。
想到宦官已經紛紛退出書房,在書房外守候。
想了想,白衍低下頭,輕聲解釋起來。
“王上,是白衍出身貧寒,曾經白衍不過是齊國一百姓人家之子,從小吃著菜羮素湯,家中父母不過普通百姓,一無權、二無勢,如今白衍能在秦國深受王恩,并且出人頭地,白衍已經感激涕零,不敢再有所求,外祖母從小便勸告白衍,窮困之時不忘志,得勢之時不忘本,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白衍拱手說道“王上,微臣站著便好”
簡單的回答,既能解釋為何不敢坐的原因,也不經意間再次提及白衍最隱晦的隱秘,目的是與嬴政拉近關系之余,順帶賣慘,表忠心。
在外人眼中,賣慘實屬丟人之舉,當今天下,估計絕大部分世人寧愿自刎,也不會拉下臉賣慘,覺得丟顏面。
但白衍卻不同。
經歷過許多,加上隱晦的想起厚黑學三字,白衍早已經看清,放下臉皮賣慘若是能得到好處,為何不賣慘。
“不忘本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嬴政聽到白衍的話,眼中浮現思索之色,隨后感慨的點點頭。
從古至今,這世間能有幾人做到這點。
想到這里。
嬴政眼神看向白衍,看著這個曾經連姓氏都沒有的耕農之子,如今的秦國將領。
“你有個好外祖母啊不過聽此番之言,寡人倒是很好奇你外祖母”
嬴政輕聲說道。
其實身為一國君王,嬴政少有關心大臣的家世,最多也就是賜婚。
畢竟嬴政每日不僅要早朝,更是要在退朝之后批閱兩石竹簡,若有戰事,還要隨時與大臣研究對策。
故而像大臣的家事,不管是嬴政還是歷代秦王秦君,基本都少有過問。
但眼下聽到白衍的話。
嬴政一直以為,按照白衍的出生,以及茅焦的話,白衍的外祖母應當也是出生貧寒才是,但方才白衍說出來之言,似乎又略有不同。
“回王上”
白衍拱手,隨后在嬴政的注視下,把外祖母的身世遭遇說出來,當初外祖母曾是齊國大臣魯伯府邸中的一個侍女,自小伺候魯伯之女,與魯伯之女一起長大,感情很深。
故而外祖母也常閱竹簡,去稷下學宮見世人辯論。
并且外祖母最喜歡的士人,乃是楚國士大夫屈原,并且白衍的名,便是取自屈原詩詞之中的衍。
而外祖父年輕時,偶然間得到魯伯賞識,帶到府中交談,也因此結識外祖母。
可惜的是,晚年的魯伯失勢,其女嫁到楚國,又因楚齊交惡,魯伯被人排擠。
而后過了十余年,外祖父也相繼不在。
“屈原”
嬴政聽完白衍的話,這才明白這其中的緣由。
而屈原這個名字,嬴政自然不會陌生,論才華,屈原比不上韓非子等法家人物,更比不上同時期的兵家白起、廉頗之名將。
但屈原的名聲卻被天下世人歌頌贊譽,在白起攻破楚國國都郢都后,心灰意冷而沉江。
那老婦人是想讓外孫,如屈原之輩。
嬴政心中猜測到。
畢竟從此前白衍說出老婦人的囑咐,以及老婦人以屈原詩詞中取字給眼前的少年命名,唯有這個解釋,符合情理,也解釋得通。
“坐下吧寡人讓你坐寡人之言,可算王令”
嬴政看著耿直的白衍,依舊站著,嘆息一聲。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白衍的一番話后,嬴政看向白衍的眼神,還是有些許變化,似乎更多了一些什么。
“諾”
嬴政以及說到這地步,白衍猶豫幾息,最后小心翼翼的回禮,隨后來嬴政下方,方才宦官端來的木桌旁,小心翼翼的跪坐到綢制坐墊上。
由于夜深,幾名侍女悄然來到書房內,挑起燭燈的燈芯。
在數十盞,甚至上百盞燭燈的光亮下。
嬴政見到白衍跪坐好后。
“說吧寡人想知曉,雁門一事,你可知曉在你處理雁門一事的消息傳回秦國后,整個朝野都因你而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