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長平一戰,秦國武安君白起,下令坑殺二十多萬趙國降軍的事情,趙人不可能遺忘,而白衍,不可能不清楚。
故而他們身為趙人,自然不敢幻想著,白起之后,白氏出身的白衍,能像在秦國上郡對待高奴百姓那般,對待他們趙人,他們只希望白衍能不要與其祖白起那般,不把他們趙人當人。
眼下。
望著遠處全都離去的匈奴大軍,所有人一直以來的忐忑不安,終于穩定下來。
似乎白衍,真的沒有欺騙他們。
想到這里。
無數穿著邊騎衣甲的百姓,滿心喜悅的同時,又有些復雜。
回想當初白起在長平坑殺二十多萬趙人后,一些中年人以及老者至今都還記得,滿城哭聲的那個場景,滿城嚎啕大哭的聲音,歷歷在目。
然而時至今日,那白氏白衍,同樣也不知道救了多少雁門百姓,除去掠賣一事,干旱時,也是白衍上書咸陽。
這種來自數十年前的恨意,與那心中并存感激,讓每一個百姓臉上,都露出復雜的神色。
城池內。
虞和帶著一眾親信走下城樓,此刻城內的街道上,站滿密密麻麻身穿邊騎衣甲的人,不過與城樓上不同的是,這其中若是仔細看,一張張滿是灰土的臉上,許許多多都是女子的臉。
“虞將軍”
平城城令向陀,以及沃誠城令趙介,二人見到虞和,上前對著虞和打禮。
“嗯,告知所有人,就說匈奴人,已經退了”
虞和對著向陀、趙介二人說道。
向陀與趙介聽到虞和的話,自然也明白是什么意思,連忙點頭,隨后轉過身。
夜色下。
原本得知匈奴人退去的消息,滿城歡快,然而當得知還不能回家后,沃陽的百姓徹底傻眼了,而且別說沃陽的百姓,就是原本在平城的百姓,都一臉懵。
怎么匈奴退了,沃陽的百姓都不能回歸家聽說明日還要南下
而且對于為何讓沃陽百姓穿邊騎的衣甲,城內也開始流傳各種各樣的傳言,其中接近一半人都害怕邊騎是不是投降秦國后,也被白衍如法炮制其祖那般,直接挖坑坑殺,所以匈奴南下的時候,白衍沒有足夠的士卒,才讓他們沃陽的百姓假扮。
這個是最為廣泛的傳言,畢竟沃陽的百姓,多是貧苦之人,好不容易熬過干旱,不是干活就是在沃誠家中。
而且一旦懷疑起來,即使是看到虞和與不少邊騎,都不能打消百姓的固執己見。
至于剩下的人中,出去大部分雜七雜八的之外,也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在想著白衍是不是已經偷偷調兵去易水,準備一舉滅掉燕國,其中更有很少的幾個人,猜測白衍是不是推測匈奴見平城有大軍,攻不下來,于是一定會去易水,所以提前調兵過去防范。
但無一例外,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往沃陽哪里想,因為是個人都清楚,秦國大軍在代地東邊的易水方向,在哪里攻打燕國。
第二日。
隨著日升,善無城方向幾個騎馬的官吏,急匆匆的來到平城,一個時辰后,一直關閉的平城南城門,終于緩緩打開,浩浩蕩蕩的邊騎大軍,朝著善無方向走去。
遠遠看去邊騎大軍似乎走得很急,蜂擁而離開的模樣十分狼狽,不知是因為疲憊還是因為如何。
而在東邊代地的山脈中,這般場景自然也映入幾個躲在林內的匈奴人眼中。
為首的匈奴人看著足足有一半的邊騎大軍離開平城后,嘴角露出笑容。
“走,去告訴首領,可以讓人去通知單于”
匈奴男子說道。
這個匈奴人清楚,只要一部分邊騎留守在平城與雁門山,剩下的邊騎又要去馳援易水,他們匈奴部落完全可以強沖云中隘口,隨后從云中直下,返回雁門,到時候平城這些邊騎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屠戮雁門,膽敢出城,就會被他們匈奴人圍殺
山頂下。
匈奴帶著幾個族人,在一個很隱蔽的地方牽出早已準備好的馬兒,騎上馬兒后,便開始朝著北方趕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