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還沒過兩天。
突然就告訴他們,白衍已經率領邊騎,在云中山脈大敗匈奴大軍,數萬匈奴大軍不僅北逃,更是在云中山脈,留下兩萬六千多具匈奴尸體。
這讓人如何受得了
一股超越之前,甚至前所未有的擔憂,彌漫在心頭。
除去擔憂之余,此時再回想白衍的話,實在讓人疑惑,明明白衍親口與他們所說,白衍沒道理會當著他們的面,欺騙他們才是。
害怕他們會走漏消息那大可不必,要知道羋旌乃是雁門監御史,一郡三大官員之一,更是昌文君之子,是絕不可能逃回秦國,此前他們二人雖然害怕匈奴大軍抵達善武城外,但也是考慮到看能不能在關鍵時機,救下羋旌,故而才沒有離開。
故而白衍根本沒理由欺騙他們。
木桌前。
羋旌聽到景騏的詢問,想了想。
“吾若是沒猜錯的話,告訴吾等之時,應當是連白衍都尚未知曉,畢竟這件事情楊老也都是方才得到消息,更何況彼時吾等去邊騎大營時,營地內的將士都是邊騎,并非沃陽百姓,這是吾等親眼所見。回想彼時白衍之言,應當是白衍去往雁門山或者平城后,方才察覺不對”
羋旌看向景騏解釋道,說出心中的猜測。
對于白衍當初說的話,羋旌倒是不懷疑白衍是在瞞著他,畢竟那日在大營見到白衍,白衍表露的親近之意并非作假,更何況連楊老也是剛剛才知道事情經過。
房間內。
景騏與昭母尚聽到羋旌的話,想了想,都點點頭。
回想起來,的確如此。
不在糾結白衍此前在大營說過的推測。
“匈奴再逢大敗,恐怕短時間內,都無心再南下”
昭母尚低頭沉思,輕聲分析著,隨后看向景騏一眼。
在云中山脈,死了兩萬六千人一年多前,匈奴與月氏聯合南下,被白衍燒的燒,殺的殺,那時候匈奴就死傷不少,后面月氏離去時,又殺了匈奴近萬人。
之后月氏與匈奴接連交戰,更是不斷死傷。
如今,又逢白衍,再次被白衍領兵殺死兩萬六千多人,以匈奴的實力,恐怕短時間內,都不會再敢南下劫掠。
而一旦雁門以北沒有憂患,這對于秦國而言,絕不僅僅多出一支大軍那般簡單,不管是曾經那些趙國的趙邊騎,還是一直跟隨白氏的白氏鐵騎,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更讓人發自心底擔憂的是,這兩支精銳,全都由白衍率領,對白衍,都有誓死效忠之心。
白衍的領兵才能,眼下可是親眼所見。
楚、秦若當真有一戰的話,別說楚國將領之中年輕的那一輩,就是其他楚國那些老將軍中,恐怕也僅僅只有項燕大將軍,能穩壓白衍一頭。
但,秦國內,除去白氏白衍外,還有秦國大將,王翦。
“云中山脈一戰,斬匈奴首級兩萬六千有余,待白衍歸來,楊端和定會把這個消息,上呈咸陽。”
景騏自然聽出昭母尚的擔憂,然而眼下說什么都已經沒有用,只要消息送到咸陽,他們想得到,嬴政也一定能想得到,這件事情已經注定無法改變。
“子償,可曾知曉白衍何時歸來”
景騏看向羋旌。
此刻羋旌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應該不高興,匈奴大軍突襲雁門的消息,讓羋旌這幾日,日夜難眠,整日心驚膽戰,就怕善無城被匈奴圍起來,然而眼下匈奴突襲雁門的危機已經解決,但見到白衍又再次立下大功,也感覺心里有些難受,聽到景騏的話,羋旌抬起頭。
“聽楊老說,估計要過兩日才會歸來,如今白衍是在衍城,聽說是一個將領戰死在云中谷道內。”
羋旌把知道的事情告訴景騏。
隨著羋旌的話,景騏沉思片刻,隨后看向羋旌。
“雁門危機已解,但這兩日吾等先不回楚國,等白衍歸來后,吾等與白衍相處之余,也趁機打聽清楚匈奴哪里的情況,子償,汝立刻命人把這里的消息,告知昌文君,望言之,白衍必除”
景騏輕聲說道。
羋旌聽到景騏的話,對于最后一句,羋旌很好理解,就算景騏不說,他與父親也會等待機會,然而聽到景騏說要留在雁門,羋旌忍不住一臉疑惑,對著景騏打禮。
“給父親送書信,這一來一回至少一月,楚王病逝,若二位留在雁門過長,那楚國之中,負芻豈不是失去兩個助力”
羋旌有些擔憂的問道。
此前聽到景騏與昭母尚留下來羋旌沒有反對的原因,是善無城這里有危險,感覺說不定有景騏與昭母尚在,即使城破后,他們二人能救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