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景騏、昭母尚約定晚上在呂氏酒樓相聚后,白衍便來到郡守府。
書房內。
楊老見到白衍,忍不住笑起來。
“此番與匈奴交戰,可有受傷”
楊老詢問道,其實在白衍沒回來之前,楊老便已經讓人去詢問,知道白衍在此番大戰中,并未受什么重傷,但眼下看到白衍,楊老還是關心一句。
“楊老此番白衍幸得將士拼死保護,無礙”
白衍對著楊老拱手輯禮。
楊老聞言點點頭,松口氣,對著白衍還禮后,便示意白衍過來入座。
“幸得有你在雁門,否則后果難料啊”
楊老看著眼前穿著秦國官服跪坐下來的白衍,感慨一句。
此前若不是以白衍之托,書信去咸陽,白衍也剛好在匈奴南下前回到雁門,楊老都不敢想象,此番經歷過大旱的雁門,如果再被匈奴燒殺劫掠,會是何等慘狀。
而一但雁門失守,他楊端和身為雁門郡守,就是不死在匈奴人手中,怕也會降罪。
所以楊端和所說的話,沒有絲毫作假,他真的慶幸白衍提前歸來。
“勝匈奴,白衍無非也是倚仗邊騎將士不懼死”
白衍謙虛的回道,想到云中山脈中邊騎將士那血戰不退的模樣,即使是統領白氏鐵騎的白衍,都不由得感嘆。
“經此一戰,白衍也終于明白,為何昔日李牧,能以同等大軍數量,全殲吾秦國大軍,邊騎之勢,其銳不可擋”
白衍看向楊端和,說出那日在云中隘口,五千邊騎將士,無一后退,無一生還的事情。
書房內。
白衍在訴說著,楊老認真聽著,不斷點點頭,眼神滿是贊同,當初楊老可是親自見到王翦率領大軍,都不敢與李牧硬碰硬,其最大的原因,便是邊騎之勢。
楊老清楚王翦將軍領兵的習慣,有秦國龐大的大軍,以及秦國源源不斷的補給,若非十分忌憚,怎會不戰而退。
而私下里。
王翦也曾經說過,天下諸國之中,最忌憚的,便是李牧麾下的邊騎,邊騎之精銳,甚至連號稱兵甲百萬的楚國,都遠遠不及。
門外腳步聲傳來,一個侍女端著茶水,緩緩來到書房內,給楊老與白衍倒茶。
“趙將猗坊,曾經便以勇勐揚名,如今戰死在云中山脈,實在可惜”
楊老聽著白衍訴說經過之后,緩緩點頭。
趙將猗坊名字,楊老并不陌生,是當初李牧麾下為數不多的將領之一,如今好不容易歸降秦國,效力于白衍,卻與匈奴戰死,當真令人惋惜。
“猗坊戰死,那如今邊騎之中,可有頂替之將選”
楊老抬頭看向白衍。
白衍聽到楊老的話,腦海里思索一番過后,搖了搖頭,猗坊、惠普、虞和,這三人曾是李牧麾下三大將領,降秦后都已經被降爵,但比起其他人,這三人至少還有秦國爵位,此戰過后,蒯進、管壽等人,依舊還不到主將之爵。
這段時間以來,白衍一直都在思考著這個問題,該如何填補這個空缺,避免楚系將領調任這個最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