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如今侄兒水渠都已經拓好,就等鑿開水口而已,魏國滅亡已經是板上釘釘,此等功勞,大伯自然不想看著侄兒將其交給外人。
在大伯眼里,他與衍兒,才是自己人,有血脈之親。
“兩國之事,不容兒戲,既為秦使,當重臣大將前往,非以誠之,何以說之”
白衍看到大伯拱手,迫不及待想要去大梁的模樣,根本不可能會答應。
知曉大伯心性的白衍可不傻,若真讓大伯去大梁,別說勸降,估計大伯離開厘城,便會去大梁城內作威作福,收受魏國士族送的好處。
不再理會大伯,白衍轉過頭,看向其他將軍。
“昝壽、仲右、此行吾命你們二人,前去大梁,勸降魏王”
白衍最終把目光定格在昝壽、仲右二人身上,把這件事情交給這二人去做。
這段時日白氏鐵騎的將領主要負責檢查挖渠之事,而邊騎將領領兵,連戰連捷,在出使大梁這件事情上,若是再給鐵騎、邊騎將領去做,便有些失于人言。
燕國那些將軍此前攻打燕國,都立有戰功,對于交給昝壽、仲右二人前去,都不會有意見。
眼下白衍麾下大軍,拋開藍田新卒之外,都是由燕地、黔中、雁門三個方向的兵力組成,軍心穩不穩固,很多時候都是與利益相關,這是當初跟著騰老將軍,以及王翦將軍,白衍學到的道理。
“諾”
“諾
”
昝壽、仲右都沒想到,白衍毫不猶豫的把這件事交給他們二人,愣了愣,隨后連忙低頭打禮道。
聲音之中是感激,而低頭,是因為慚愧。
這時候。
大伯就是有些尷尬,只能連忙賠笑,見到其他將軍的目光,大伯也只能硬著頭皮,后退兩步,回到原來站著的地方。
若是以前,大伯看著侄兒把好事交給別人,定會毫無顧忌的罵起來,然而眼下,大伯哪里敢反駁侄兒的決定,畢竟大伯比任何人都清楚,別說這兩日他的地位以及之所以受人尊重,都是源自侄兒的原因,就是日后,皆是如此。
“將軍咸陽急令”
書房外一名將士,帶著三名穿著秦國官服的男子走進來。
楊彥、宴茂等人見狀互相對視一眼,此前挖渠的速度有些超出意料,幸好咸陽這時候終于來消息。
不過,讓人疑惑不解的是。
為何是三個秦國官員送來而且其中兩人還端著木盤,一個木盤上,居然還有一個精致的小盒子。
“微臣白衍”
白衍在眾目睽睽之中,上前,本以為會與往常一樣,等待這三名官員宣讀詔令,不曾想三名官員連連擺手。
“將軍,此乃王上密令,吾等不得過目”
為首的年輕官員對著白衍說道,隨后便從另一名官員手中,雙手捧過密封著的布詔,遞交給白衍。
白衍有些意外,便拱手打禮,接過布詔后,檢查一眼,于是便打開看起來。
“將軍,王上還命吾等,將此虎符,送來給將軍”
官員看著白衍,又從另一個官員手中的木盤上,去過木盒,打開后,小心翼翼的將里面的虎符,交給白衍。
“大將符”
“大將符
”
當看到那虎符的模樣,看著布詔的白衍尚未有反應,連同昝壽、仲右、于奉、樅,乃至楊彥等一眾將領,全都瞪大眼睛,輕微的失聲驚呼,互相看向彼此,面面相覷。
身為秦國將軍,對于秦國將爵以上的虎符,他們自然知曉其圖桉,并且他們自己,也都有相對應的將符。
但眼下,看著這三個秦國官員,居然把大將符拿來,交給白衍,這如何不讓他們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