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話,看似對白衍說,但更多的還是贊譽荀朔,不過話里又指白衍,別說荀朔,就是白衍,都要回話。
“昔日在趙地,趙人連年災荒,顆粒無收,荀大人聞趙王昏庸,趙國奸臣當道,士族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心系趙民生死,為百姓之憂而憂,終是報效無門,逢秦伐趙王之無道,便尋白衍,為秦而效其力”
白衍拱手解釋道,告訴姚賈,荀朔為何在他身邊。
看著一臉有些錯愕的姚賈,想到如今將士還在圍殺楚軍,白衍便轉頭看向荀朔。
“囚徒營可有備好,項燕若是殺來,囚徒營至關重要,切不可出絲毫差錯”
白衍詢問道。
如今白衍已經把所有精銳,都已經調來圍困這五萬楚軍,如果項燕圍救,那么秦軍與楚軍,必定會陷入膠著混戰。
彼時已經收納三萬多楚軍將卒的囚徒營,便會是破局的關鍵。
“將軍放心,都已經準備妥當”
荀朔也被白衍一番贊譽之言,弄得有些懵,聽到白衍的詢問,這才回過神,點頭說道。
說完后,饒是荀朔自認臉皮夠厚,看著白衍,回想方才白衍對他的一番美言,特別是看著姚賈都詫異的看向自己時,荀朔也不由得在心中哭笑不得。
不過對于白衍的好意,荀朔自然不會反駁,姚賈乃是秦國大臣,上卿之位,更是嬴政心腹,白衍說著這一番話,對他日后在秦國為仕,會有很多好處。
“將軍可是還在等項燕”
姚賈這時候也回過神,回想方才白衍的那番話,忍不住笑起來,而聽到白衍的部署,便看向白衍出聲道。
看著白衍投來的目光,姚賈搖搖頭。
“項燕非是愚鈍之人,以姚賈對其了解,眼下之局,項燕斷不可能出兵救援”
姚賈說道,說出自己對項燕的了解。
在白衍與荀朔的目光下,姚賈轉過頭,抬起手,指著遠處山谷下,不斷被殺射圍殺的楚軍。
“姚賈在楚國多年,與項燕及其一族,頗有了解姚賈敢斷言,項燕既然不派楚軍精銳前來攻打鐘吾城,而是交由五萬潰卒,讓麾下二子統領,多是故意為之”
姚賈見到白衍與荀朔不解的模樣,繼續看著峽谷說道“楚軍奪下鐘吾城,于項燕而言,自是最好,若是楚軍奪不下,甚至如眼下這般,被將軍領兵,圍困其中,項燕恐怕一開始,便已決意”
姚賈說到這里,便沒有再說下去,而是對著二人搖頭。
項氏在楚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姚賈在楚國離間、拉攏楚國官員之時,沒少花費大量的錢財與精力去了解過項氏,故而對項氏項燕,也十分了解對項燕而言,義,大于一切,而國之大義,更是項燕畢生之志,如此,又豈是兩個兒子可比的。
更何況在項氏一族中,姚賈沒記錯的話,項樂娶鮑氏之女為妻,育有一子,而項權娶陳氏,育有兩子,具體名字姚賈倒是不太記得。
“原來如此”
白衍聽著姚賈的話,與荀朔對視一眼。
此時白衍這才知曉,為何楚軍兵馬僅是五萬,為何楚軍之中,并沒有楚卒精銳。
轉過頭,看著峽谷內的戰場,望著那些楚軍,要遠比此前景騏統領的楚軍更容易潰敗,隨后白衍抬頭看向天空。
“距離冬雪消融,尚還有一月”
白衍清楚,一旦冰雪消融,秦國便可再度揮兵南下,再次從南陽、潁川一地,進攻楚國。
楚將項燕定然也清楚這一點,所以這一個月內,像類似吳邑發現十幾萬楚軍的事情,定會經常發生。
“將軍將軍”
一個聲音從遠處傳來,白衍回過神,轉身便看到在一名親信的帶領下,兩名秦卒急匆匆的走來,手中赫然拿著一卷竹簡。
“將軍這是王賁將軍命人送來的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