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贏侃,在回到咸陽的這段時間,白衍都還尚未抽空,與贏侃相聚,除去府邸門前想要拜訪送禮的人太多外,另一個原因,便是白衍不想參合贏氏宗親與嬴政之間的事情。
白衍不傻,在回到咸陽城后,得知贏氏宗親那里的舉動,加之馮去疾的話,白衍隱約預感到,日后導致秦國滅亡的,遠非一個趙高那般簡單。
縱觀后世史書之中,所有謀逆的臣子,無一例外,要么掌控朝堂權利,架空君王要么族中親信,皆擔任要職,掌控兵權,從而起兵謀亂。
單純憑借著一個公子,便能壟斷朝堂,這放在后世之中,完全相當于一個太監,依靠著一個皇子,半個丞相,便坐擁整個社稷。
這在后世都難以實現,更別說是在秦國。
不管是如今的嬴政,還是秦莊襄王、秦孝文王,背后都是依靠秦國之內強大的楚系勢力,方才能當上秦王,秦昭襄王亦是如此,彼時遠在燕地的秦昭襄王尚是人質,能回秦國,并且在無數秦國公子之中繼承王位,背后更是脫離不了趙武靈王以及秦國勢力的幫襯。
趙高一個宦官,單憑一個胡亥、一個李斯,便想徹底掌朝堂,白衍無法想象。
回想胡亥繼位后,除掉自己的兄弟姐妹,回想李斯死后,趙高依舊高枕無憂,回想一直都掌控秦國朝堂的趙高,最后輕易的死在子嬰手里。
整個過程,贏氏宗親,這個在秦國歷代君王爭奪時,都會出現濃重記載的勢力,仿佛消失一般,一直都沒有出現。
走廊下。
白衍一邊與贏侃閑聊,一邊走著,看著身旁的贏侃,白衍也期望是自己多疑,否則的話,連白衍,都忍不住背后發寒。
“武烈君,贏侃與國尉、廷尉、左右丞相都私下商議過,既然王上著急滅齊,不如由武烈君領兵,先佯裝北上滅燕,俘虜燕王喜,隨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南下攻打齊國,直逼臨淄”
贏侃看著白衍,說出自己的想法。
白衍對他有過恩情,并且此前,白衍更是救下贏羲,于公于私,贏侃對于白衍都十分敬重,謹記白衍的人情。
眼下在如何滅齊一事上,除去領兵在楚地的那些將軍,唯一篤定的便是,掌控北疆兵權的白衍,定是參與滅齊之人,甚至很可能是主要領兵之人。
此前騰老將軍,也是韓國人,而騰老將軍便是領兵滅韓的主將,如今放到白衍身上,也不覺得有何奇怪。
“攻齊”
白衍聽到贏侃的話,有些意外。
“可若是強行攻齊,勢必會引起齊王慌亂,彼時齊王若召集齊軍抗秦,而齊地之中,六國士族紛紛響應,白衍擔心,適得其反秦國各地,皆會動亂”
白衍沒想到此前所有大臣都已經決定勸降齊王,如今卻都改口。
“故而需要武烈君親自領兵,越早抵達臨淄越好,彼時兵臨城下,再逼齊王降秦,何愁齊地士族反抗”
贏侃看向白衍解釋道,這個決定很冒險,需要在秦國派遣使臣,抵達臨淄之前,秦軍也已經攻打到臨淄,只要早些勸降齊王,齊國內的六國士族,就是有心響應齊國,也沒有時間。
而若是出差錯,那么很可能,便會出現此前最為擔憂的后果。
隨后白衍與贏侃一路交談,二人很快來到王宮書房之中。
書房內。
白衍與贏侃等人,拜見嬴政后,看著嬴政臉上滿是喜色的模樣,全都來到地圖旁。
片刻后,聽著嬴政詢問平定楚地之后,如何布兵齊國一事,在白衍的目光下,贏侃果然還是站出來,與嬴政說出攻齊的建議。
在贏侃的訴說中,不僅僅是嬴政耐心聽著,就連尉繚、李斯、馮去疾等人,也都沒有出言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