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跪坐在木桌后,看著各地郡縣呈送的竹簡,眉頭微皺。
“王上宮門外,有一人自稱受托,呈送推恩之竹帛,獻與王上”
韓謁者來到木桌前,對著嬴政稟報道。
嬴政愁眉不展間,聽到韓謁者的話,一臉意外,隨后立即起身,趕忙來到韓謁者面前,拿起竹簡迫不及待的看起來。
自從上次見到田鼎之子田賢,親自送到王宮的竹簡,這段時日內,嬴政不知召集李斯、尉繚、馮去疾、王綰等一眾大臣多少次,一同商議何為推恩。
但最終,卻是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
誰都不明白為何那竹簡之中如今篤定的說,推恩能夠安定千秋萬世。
如今聽到韓謁者說宮外有人呈送竹簡,事關推恩一事,這讓嬴政如何不激動,如何不期待。
不管是何人送來,不管是真是假,都并不妨礙嬴政先看竹簡的內容。
“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秦平天下,吞諸國之地,民風異而動蕩,君忌諸侯戰亂,復周始之亂”
“秦之獲功者,數十過百,秦之宗親者,關中駐地,老族皆在,君忌復周而不忌人,失其人心,人心失而天下亂”
“人,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性之貪婪周亂兼并,其因諸侯吞并,數百年之積累,子弟或十數,而嫡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地之封,故而強之,是為禍也當行推恩之舉,以法割削之,愿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地,不削而弱矣,不亂而滅矣,不分,而天下定矣”
書房內,嬴政拿著手里的竹簡,嘴上輕聲誦讀著內容,越看到后面,嬴政的手,便越是激動得顫抖起來。
就在這一卷竹簡之中,詳細的訴說從周朝得到天下后,分封天下,再到諸侯變強,周朝滅亡的原因,并且指出嬴政的擔心,以及強行頒布郡縣制的后果。
嬴政看到里面詳細說著,若是在他這一代,只顧忌重蹈周朝的后路,而不顧及朝堂官員,以及宗親的支持,那么秦國,便會失去自身最強大的倚仗,也會失去治理天下最重要的人,如此一來,天下只會越來越亂,最終導致弱國,甚至更重要的隱患出現。
最后。
竹簡內詳細的從人性角度,指出人性的弱點,告訴嬴政,曾經周朝分封天下,是因為諸侯子女眾多,而繼承諸侯一切的,僅有嫡長子,并且也只有一個人,如此一來,諸侯國不斷吞并,數百年來只會越來越強大,這才是最大的禍患。
若是依法推行君主恩惠,讓得到分封的諸侯,都必須要在日后,把封地以及財富,自愿分給所有子嗣,如此一來,諸侯最大的隱患,便不復存在,若是諸侯不愿意,那么本就與長子有著不可調和矛盾的那些庶子,便會在諸侯那里埋下隱患,諸侯很多子嗣后人,都會為秦國朝堂對付自己的父親、長兄,而秦國朝堂也可通過出兵平叛,最后獎賞的方式,施行德政,從而為封分后的下一任諸侯,得到人心,如此反復,這些得到封分的諸侯,也會將土地分封給諸多兒子,再由諸多兒子,分封給數倍的孫子。
兩代無患、三代則弱,四代則名存實亡
周朝之亂,再也不復存在,朝堂有功之臣如此,宗親也是如此,不管是誰阻攔推行這道命令,不僅僅君王可以出兵討伐,強行實施,就是朝堂大臣以及宗親族人的所有子嗣,都會站在秦國朝堂這一邊,如此一來,秦國眼下面臨最大的困境,便能解決。
“推恩”
嬴政抬起頭,面露呆滯的看向前方,眼神滿是震驚、仿徨。
在此之前,嬴政從未想過,天下間,居然有如此之謀策
低頭看著手中的竹簡,嬴政心中不敢想象,若是八百年前的周朝,得到這卷竹簡,會是如何。
這天下,可還會有春秋,可還會有三晉七雄
周朝,是否會延續到百年、千年、乃至萬年之后
“郡縣并行,推恩萬世”
如今嬴政終于明白,昔日的竹簡內,為何會出現這一句話,或許之前還略疑夸張,眼下嬴政卻是滿心惶恐,對那素未謀面的著書老人,更是敬仰。
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居然能想出這樣的方法,這樣的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