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五月末,雷雨交加,天空電閃雷鳴,伴隨著劃破天際的閃電,巨大的轟隆聲,剎那間傳遍整個臨淄內外,讓所有人都感覺到那震耳欲聾的聲響。
似乎蒼天,在這一刻發出怒吼。
古人是信奉神靈的,雖說人類伴隨著世道的變遷,已經廢除人殉,但在占卜一事上,古人依舊保留了下來,并且其癡迷程度,讓后世都無法理解。
而蒼天發出狂風暴雨,在古人眼里,這一定是在預示著什么
臨淄城外。
秦軍大營外,巨大的雨水下,身穿斗笠的秦軍將士,不僅僅站在大營外執勤,更有一排排秦軍將士,在大雨中巡視。
在北方出來的大軍,戎邊將士,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伴隨著大雨,往往都會帶來致命的危險。
故而在大雨下執勤巡邏值守,不會有任何一個秦軍將士敢放松警惕。
這是鐵騎、邊騎的習慣,而這種習慣并非來自于軍令,是一代又一代邊疆伍卒,用生命換來的經驗。
“駕駕停”
一輛疾馳的馬車,在暴雨中趕路,馬車四周還有幾名男子騎馬護送,而當看到不遠處的秦軍大營后,所有人都把速度緩緩放慢下來。
似乎秦軍將士早已經有準備,看到這一支齊騎的時候,并沒有意外,只是確定人數之后,讓幾名男子在大營外等候,單獨放馬車進入大營之中。
“報將軍,齊臣杜炬,已經到來”
一名將士渾身濕淋淋的來到大營內,對著白衍拱手打禮。
而聽到將士的話,白衍與魏老對視一眼,隨即便讓將士把齊臣杜炬帶進營帳之中。
“杜炬”
楊彥與李信,這時候看著布圖旁的白衍,二人也很好奇,齊國官員杜炬,為何這時候來見白衍。
不多時。
隨著腳步聲,在楊彥與李信的注視中,一名身穿齊服的男子,在秦軍將士的帶領下,來到營帳之內。
見到白衍、魏老、楊彥、李信、牤等人,杜炬連忙對著白衍打禮。
“杜炬,拜見武烈君”
杜炬身上并未穿著齊國官服,見到白衍等人后,語氣神態,也沒有絲毫高傲。
白衍見狀,自然從李信、楊彥身旁走過,上前對著杜炬抬手還禮。
“可是臨淄城內有消息”
白衍禮畢后,便看著杜炬詢問道。
李信與楊彥看到這一幕,方才反應過來,一臉詫異的看向杜炬,隨后看向白衍。
齊國官員杜炬是白衍的人
雖說這杜炬不顯名,看模樣,在齊國的官職也不高,可杜炬是何時為白衍效力的為何他們來到臨淄至今,都從未見過這杜炬,就連一點消息都沒有。
“回武烈君,此刻城內,經過丞相后勝,以及不少齊國大臣的勸說,齊王已經有意降秦,不過以田燮為首的官員,依舊在據理力爭的勸說齊王,想讓齊王下令抵抗秦國,并且聯合昔日諸國舊族,讓駐地舊族在天下各地起事使秦國分身乏術,如此一來,秦軍定然力疲”
杜炬對著白衍說道。
白衍與一旁的老師魏老對視一眼,二人沒想到,田燮那些齊國大臣,目光如此敏銳,一眼便看出秦國此時的弱點。
特別是白衍,白衍清楚戰略縱深一旦拉長,對秦軍會是何等致命在后世,不管項羽,還是其他曠世之戰的記載,都是血淋淋的例子,一個個教訓。
“那杜大人此行的目的是”
白衍詢問道。
既然杜炬冒著大雨出城,并且還來這里見面,那么杜炬,或者說城內的后勝,一定是需要幫助。
“武烈君,齊王得知齊國諸地皆有降秦之念,齊王本身也已傾向于降秦,之所以猶豫再三,不過是田燮以及宗親等人之言,加之臨淄城內三地士族之勢”
杜炬說到這里,對著白衍拱手打禮,放下手后,沉思兩息,看向白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