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等孇氏說話,一旁在囑咐暴氏、趙秋、徐師幾人的外祖母,便轉過頭看向白衍。
“怎么不能帶如今又不讓人背著,有馬車,你去雁門,哪里能吃得上臨淄的米粟,不帶也要帶,你不吃,給憂兒她們幾人吃她們喜歡老婦我做的粟餅”
外祖母故作不滿的看向白衍,不容反駁的嘮叨道,似乎要拿出外祖母的威嚴。
然而這副模樣別說其他人,就是暴氏、趙秋等人,都忍不住笑起來,特別是看著白衍連連點頭,連忙改口的模樣。
臨淄城外。
秦國大軍已經浩浩蕩蕩的集結完畢,楊彥騎著戰馬,聽著將士稟報,白衍下令拔營后,楊彥點點頭,隨后吩咐所有將領,各自統領麾下部曲,前往雁門。
剎那間,在一名名騎馬將領的喊聲下,整個秦軍數萬人,宛如一條長龍,接連朝著西北方向行進。
轟鳴不絕的馬蹄聲中,在親信的跟隨下,楊彥正騎著戰馬,在軍隊大軍旁邊,忽然大軍前方,一名將士急匆匆的騎馬趕來。
“楊彥將軍咸陽急令,說是要找大良造”
將士勒住戰馬,對著楊彥拱手說道。
楊彥聽到將士的話,看向前方,連忙點點頭,隨后快速的騎馬朝著大軍前面趕去。
平原上。
幾名騎馬的秦吏,掃視眼前大軍,看向彼此,總算是松口氣,若是再晚一些,這封急令,恐怕就要一路追到雁門。
片刻后,看到前面騎馬過來的將軍,幾名秦吏連忙翻身下馬。
“咸陽急令咸陽可是發生何事”
楊彥騎馬上前,看向幾名打禮的秦吏詢問道。
眼下白衍即將統領大軍北上,這時候突然有咸陽的消息,而且還是急令,楊彥不得不詢問一番,擔心咸陽是不是發生什么大事,讓白衍不得不回咸陽。
而隨著楊彥的問話,楊彥身旁一名秦卒將士,下馬后,上前從為首的秦吏手中,接過一枚印章,轉身交給楊彥核驗身份。
“回將軍,王上急召大良造回咸陽具體是何事,吾等不知”
為首的秦吏對著楊彥稟報道。
這件事情在秦吏眼里,并非不能與楊彥說,秦王嬴政急召白衍的消息,別說這一路上早已傳開,據說在咸陽、關中、洛陰等地,無數人都在猜測,秦王嬴政為何急召武烈君回咸陽。
不少人都猜測可能是封賞,畢竟白衍勸降齊王,乃是有功
不過也有一些小道消息,說是武烈君白衍,已經功高震主,回到咸陽后的下場,恐怕比白起好不到那里去。
具體是何,誰也不知道。
“大良造尚在城內,吾命人護送爾等前往”
楊彥聽到秦吏的話,確認眼前的秦吏身份后,并沒有提出要看急召的內容,畢竟這份急召乃是咸陽給白衍的,若是他貿然詢要,便是僭越。
“多謝將軍”
秦吏聽到楊彥的話,連忙感激的打禮道。
隨后幾人連忙上馬,在幾名秦軍鐵騎的護送下,往臨淄城急匆匆的趕去。
而在咸陽城內的府邸外。
馬車旁,白衍聽著外祖母、娘親的嘮叨,好不容易安撫下來,不曾想外祖母與娘親,拉著暴氏等人,不知囑咐什么,硬是一直都不見放手。
正當白衍一邊與小舅父、兄長等人交談,一邊哄著哭哭啼啼的束兒時,突然注意到,遠處好幾輛馬車,徐徐行駛而來。
見狀白衍也不以為意,要離開的消息很多人都知曉,基本上一些德高望重之人,白衍都已經設宴邀請,今日前來之人,絕大多數都是一些普通士族,這些簡單的應付幾句,剩下的交給兄長、舅父便可,讓兄長約這些士族日后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