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去疾這時候站出來,對著嬴政拱手建議道,言語中分析昔日白衍在北疆的聲望,以及與北邊外敵交手的經驗。
不過就在馮去疾話音落下之際,另一個聲音便毫不遲疑的響起。
“可武烈君今已被任命,掌管此行祭祀一事,兩日前,便趕往雍岐之地王上,臣以為,區區北疆外敵,有蒙恬將軍、王賁將軍在,倒也不足為慮”
王綰站出來對著馮去疾說道,隨后看向嬴政,拱手打禮。
分封之爭,在這件事情上,無論是白衍的功勞,還是嬴政的信任,對于王綰等人而言,都至關重要
面對魯太傅與李斯等人主張的郡縣制,馮去疾可以不表態、不站隊,但王綰可絕不想這時候,看到白衍離開咸陽,前往雁門。
白衍只要在咸陽,對于王綰與贏氏宗親而言,一言一語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失去白衍,王綰能想象到魯太傅、李斯等人私下開心的模樣。
故而,馮去疾想要讓白衍離開咸陽,王綰自然要阻攔。
不過王綰沒想到的是,前腳方才阻攔馮去疾,后腳李斯便走上前。
“北方之敵來犯,不可疏忽啊”
李斯輕聲開口,看向王綰一眼后,面無表情的看向嬴政。
“王上,既然北疆五郡皆告急,顯然此番敵人來勢洶洶,定是有所準備,貿然輕視,恐北疆有失”
李斯說完,抬起手,對著嬴政行禮。
已經察覺到嬴政似乎很擔心北疆,李斯自然不可能會放過這個機會。
“王上已調集五郡之兵馬糧草,又遣蒙恬、王賁二位將軍為將,何須過分擔憂”
王綰反駁李斯道,隨后看向嬴政。
“王上,武烈君有尋得九州鼎之功,又有蒼天授夢之事,雍岐祭祀,若能有武烈君在王上身側,臣以為,此舉定是上得天意,下順民心,昭昭天下”
王綰勸嬴政說道,無論如何都不想讓嬴政下令,讓白衍領兵離開。
書房內。
嬴政聽著一眾大臣的爭論,眉頭緊鎖間,也是有些猶豫不決,想到那晚白衍的話,想到云中、雁門的重要,嬴政不由得擔心李斯的話不假,匈奴、東胡南下,定是有所準備,若是有個閃失,這絕非日后領兵攻回來那般簡單。
讓白衍領兵,似乎更讓人安心一點,畢竟對付北邊的敵人,白衍更有經驗,并且有白衍在,不僅能威懾北邊外敵,也能讓邊疆士氣大增。
可想到王綰的話,嬴政卻忍不住皺眉。
的確,白衍承天授夢,為秦國尋回九州鼎,這件事情天下皆知,祭祀之時,嬴政說不想白衍在身邊,那定是假話,況且想到匈奴與東胡似乎有所準備,這也意味著北疆很危險。
嬴政倒也有些擔心,白衍若是前往北疆,會有個閃失。
“北邊外敵來訪,若是有武烈君在,以武烈君的威望,最是穩妥”
“可武烈君有要事在身,況且王上已派遣蒙恬、王賁前往,秦國并非武烈君一人能領兵”
“此前王上任命武烈君,領北疆駐軍”
嬴政看著書房內一眾大臣爭論不休,就是王綰與李斯,都各不讓步,不由得愈發皺眉起來。
若非云中內,有十分重要之事,嬴政也不會如此猶豫,就算蒙恬、王賁有失也無礙,再換將領兵北上便是,可如今
最終,顧慮再三,嬴政看著李斯,想到楚國的動亂,想到云中、雁門,事關南邊楚國,猶豫間,最終還是下令。
“傳召,命武烈君,立即趕回咸陽”
嬴政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