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陳玄奘的疑惑,那聲音輕笑一聲,悠悠道“你若想知曉真相,便去那西天靈山。”
“切記,此行以修行為目的,莫要急功近利,待取來真經,修成正果,我自會現身與你相見。”
“哈”
陳玄奘或者說聶長川面露詫異,連忙繼續追問了幾句,但卻完全無法得到回應,就好像對方只是來催促他西行取經,說完之后便悄然離去。
聶長川縱身躍起,撞穿客棧的天花板,飛到長安上空。
而后他眼中迸現金光,以天眼通掃過九天十地。
但可惜,無論他如何追索,都無法找到方才那道聲音的痕跡。
此時,觀音菩薩已經從靈山歸來,攜木吒在壇下隱身聽講。
“這就不勞菩薩多慮了。”聶長川淡淡道,“貧僧只想知道,若貧僧心中不誠,行至西天靈山,可還有大乘真經傳下”
“如此便好。”
魏征神色復雜,欲言又止,止又欲言,但最終還是什么都沒有說,帶著滿肚子的震撼與疑惑離開了這處客棧。
這水陸大會都快結束了,可她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出場機會。
觀音菩薩全程旁觀,心中越發焦急。
觀音菩薩趁機宣講大乘佛法,在大唐皇帝面前定下西行取經之事。
隨后,他轉過頭,望著西天的方向沉思片刻,不由得幽幽嘆息。
臨行前,他回了趟家,見過了父親母親,又陪前些年父母生的一對龍鳳胎弟妹玩樂一晚,這才終于披上袈裟,拿上錫杖,離開了長安城。
看來這西游之行是怎么也避不過去了
待行至長安城外,聶長川腳步一頓,瞥著天邊云彩道“菩薩既然來了,何不現身相見”
不過今日只是大會前的預演。
聶長川身披袈裟,上前領命,而后在魏征等人的幫助下,從數千名僧人中挑選出一千二百人,分派上中下三堂,各司其職,共誦佛經。
倒是本地福原寺的僧人曾在水陸大會上見過聶長川,當即恭恭敬敬地將其請進寺中,茶湯齋供。
觀音菩薩皺了皺眉,但還是道“阿彌陀佛,那是自然。”
又過了數日,已經被大唐皇帝賜名唐三藏的聶長川,終于踏上了取經之路。
聶長川聚眾登壇,念了一會受生度亡經,又誦了一會安邦天寶篆。
就在這時,下方的街道上突然有一道驚異的聲音傳來。
如果這聲音不是如來佛祖,而是另一位大神通者,對方已經言明會在靈山等著他,于情于理,他也要去西天探尋真相,解答疑惑。
“事情就是這樣,你們也看到了吧”
考慮到觀音菩薩可能是擔心他下手太重,打死了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所以聶長川并未理會,大步向前,任由觀音菩薩暗中觀察。
“貧僧來到長安之前,以佛法將其一一點化,三藏法師若是途中遇到,千萬莫要將其打殺,不妨收做徒弟,留待使喚,可護你人身行李安全。”
看到這一幕,聶長川連忙收了眼中金光,落到地面。
在場眾人頓時一驚,連忙各個朝天禮拜,口稱尊者。
這版本的取經人太過能干,她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出場機會啊
就這樣的,四十九天的水陸大會很快便到了盡頭。
話音落下,天邊霞光浮現,觀音菩薩乘著祥云落到聶長川面前,神情有些復雜地望著他。
眾護法神面面相覷。
之后的劇情與原著并未太大的差異,聶長川十分配合,幾乎是主動接下了西行一事,成為了李二欽點的大唐取經人。
如果這道聲音真的是如來佛祖,那說明如來佛祖的實力比他要強得多,再加上幼時授功之恩,以及護得母親周全的恩情,這西天他肯定是去的。
眼見著聶長川垂下手臂,手持禪杖,施施然走上了山路,天邊的觀音菩薩不由得嘆了口氣,轉頭望著身邊的幾位護法神和天庭仙神道
“玄玄奘大師”
她輕嘆一聲,剛想駕云離去,隨行觀察,突然想起一事,連忙攔下他道“好叫三藏法師知曉,前方路上,有三只大妖,皆是身懷神通。”
聶長川眉頭緊鎖,小聲嘀咕了幾句。
此地乃是大唐的山河邊界,聶長川腳程太快,一日便至,驚得鎮邊總兵心中生疑,不敢貿然認下這位御弟法師的身份。
聶長川作為壇主主持大會,李二與朝中上下文武,以及一干皇親國戚,皆準時赴會,并于化生寺中拜過佛祖金身,去往壇下拈香聽講。
這樣下去,佛門的西游大計勢必會被推遲,她此前在五行山、高老莊、流沙河的布局,也會因此而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