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毅英出來了。
她擔心李靜芷說的不清楚。
她三言兩語的就解釋透徹。
“抓到這個總臺,就能破譯所有的其他電文。”
“所有”
“目前我們總共截獲相關的電文2114份”
“這么多”
張庸有點吃驚。九十七天,每天有20多份
這個發報的頻率,絕對是日寇的電臺了。紅黨肯定沒有那么多的電臺。
紅黨的電臺那么寶貴,也不可能用來發大米多少錢一斤這樣的情報。誰要是這么干了,絕對會被罵敗家仔的。
“姜組長,這個總臺大概在哪里”
“金陵,或者上海。”
“無法確定具體是在哪里嗎”
“做不到。”
“那其他的電臺呢”
“分布全國各地。”
“大概在什么地方”
“全國各地都有。包括漢口、長沙、廣州、南昌、昆明等大城市。”
“總共多少部”
“確定的有三十七部。”
“不對啊。之前你們說,每天發兩份,三十七乘以二是多少”
“有一些電臺可能是隔天發的。”
“哦”
張庸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三十七部電臺。不驚訝。很正常的數字。甚至覺得有點少。
日諜在華夏境內,不可能只有37部電臺。應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專門用來搜集各個城市的日常情報的。
注意,是日常情報。不是絕密情報。日寇需要了解的,是各大城市的基本情況。
然后將這些信息綜合起來,就能大概了解華夏全國的情況。后世簡單的統計學。
但是
必須承認,日寇很有耐心。
他們將工作做的非常仔細。哪怕是國府,估計都沒有這樣的統計。
到底是意識上有巨大的差別啊。
華夏是農業國。對各種經濟數據不敏感。沒有多少人懂得統計學。
相對來說,日寇是半工業國。各項科技都有長足的進步。在數學領域、經濟領域都是如此。通過數據變化,就能推斷出華夏整體情況。然后依此制定出不同的應對策略。
這是非常不妙的跡象。
哪怕不是穿越者,也知道日寇所謀者大。
他們從97天前就努力搜集數據。當然是為了日寇全面侵略做準備。
經過一年的信息收集,應該就差不多了。
恰好,一年后,日寇全面侵華也開始了。
后世資料記載,還有大量的日諜化妝成老百姓,到華夏全國各地測繪地圖的。他們描繪出來的地圖,比華夏自己人測繪的還準確。以致李云龍他們如果繳獲了日寇的地圖,會當成寶。
處心積慮
狼子野心
“這樣吧,想要直接抓總臺,可能有點困難。但是,如果我抓到其中的分臺,立刻給你們送來。”
“謝謝”
“每天晚上七點,中午十二點。對吧”
“對。”
“我記住了。”
張庸點點頭。然后告辭離開。
有旁人在,他也不敢對李靜芷做什么。她也一直神情嚴肅。
感覺電訊科就是苦行僧的生活。一個個都好像是修女似的。
唉
如果遇到一個林娥就好了。人又漂亮,技術又好
回來。
發現李伯齊已經上班了。
他的辦公室,在二樓走廊的最盡頭。也算是科長級吧。
各地的站長,和總部的科長,是平級的。
張庸覺得,李伯齊回來,應該還有其他事。不可能單純掛個名。但是李伯齊不說,他也不問。
他跟在李伯齊的后面。李伯齊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