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是古城平原,能埋人的地方有很多,伱看這里。”
說著,他指著其他一個地點“比如這里,更偏僻,更寂靜,荒無人煙,周圍能看到動物就不錯了,兇手可以更加放松,更加肆無忌憚,更加沒有戒備的去欣賞受害者死亡。”
“全城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但他都沒有選。”
“他所選擇的作案地點,都是風景比較優美的地方,靠山,靠水,這種地方雖然不是旅游區,但偶爾還是會有人去郊游的,但兇手卻不在乎,屬于冒著一定風險了。”
“陳組長,你看我說的對不對”
聽完孔漢勇的話,陳益臉色有所凝重,傾身仔細看了看后,緩緩點頭“沒錯,孔隊長說的很對,這件事很重要,非常感謝。”
孔漢勇“陳組長客氣,我也是在沒有線索的情況下想到了這一點,卻不知對查案是否有幫助。”
陳益盯著地圖看了一會,道“我們想象一幅畫面。”
“兇手使用醫學麻醉劑,將受害者控制,帶到了作案地點,埋尸,放置鏡子,然后等待受害者醒來。”
“當受害者睜開雙眼的時候,立即看到了鏡子里的自己。”
“這時,兇手揮動手臂指點江山,放肆大笑我也不讓你受委屈,看看這片風水寶地怎么樣喜歡吧”
話音落下,一副動態畫面在幾人腦海中形成,非常直觀。
恍惚間,甚至能時空穿梭聽到兇手那瘋狂的笑聲。
孔漢勇看著陳益道“陳組長比我的反應要快的多,想的也多,這樣的話,作案地點很有可能是兇手刻意選擇的。”
“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陳益若有所思“還是作案動機。”
“兇手的作案動機貫穿整起案件,搞不清楚他的作案動機,這一切我們都無法得到答案。”
“其實本案已經剩下最后一道門了,但卻是非常堅固的一道門,只要推開這扇門,案子可破。”
“我們需要打開這道門的鑰匙,也就是準確的線索。”
“直覺告訴我,這把鑰匙就是死者之間的共同點。”
孔漢勇點了點頭,收起地圖,將其放在了筆記本上方,準備交給陳益一并帶走。
“陳組長,有一個名詞叫犯罪側寫,不知陳隊長具備這項技能嗎”
此話,讓在場幾人的視線都放在了陳益身上。
聞言,陳益掏出盒煙“孔隊長,我能抽煙嗎”
孔漢勇“當然可以,陳組長請隨意。”
“謝謝。”
陳益掏出一根香煙點燃,說道“犯罪側寫是一種輔助的調查手段,不可濫用,因為很有可能抓錯人。”
“就本案來說,目前兇手的輪廓并不清晰,我可以說一說,大家參考一下。”
“男性,年齡三十五到四十五之間,性格冷靜,心理素質極其穩定,有固定職業,有穩定收入來源,單親或者無親,幼年或少年時受過巨大刺激,包括不限于親人離世,身心受虐等,”
“如果是復仇殺人的話,還要加上工作狀態舒適,工作環境簡單,工作時間相對自由。”
“還有一條我沒有加上,醫務或者醫務相關工作者,這種可能性一半一半吧,如果真是學醫的人,那么他學醫的原因,很大可能來自外部因素。”
孔漢勇仔細思考陳益的話,確實都是基于線索給出的推斷,有很大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年齡為什么是三十五到四十五歲”趙啟明提出疑問。
陳益說道“我是根據十年前的案子做出判斷,不論是心理扭曲還是仇殺,二十到三十都是犯罪高發期,十五年后自然是三十五到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