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破很破的本子,黃褐色的皮革上鑲嵌的黃銅字母掉了一半,只剩稀稀拉拉的a、c、y還掛在上面。
這個本子是在他第一次恢復意識的時候,就揣在自己懷里的東西。
沈言已經不止一次翻看過了,尤其是在他最開始失憶的那段時間,這本子就是他當時能找到與自己過去有關的唯一物品。
翻開書皮的第一頁,是用燙金正楷書寫的善假于物者,只配為王座前的塵埃,唯真我永恒魏禾
再往后翻,是一篇寓言小故事。
一頭老獅子帶著獵人的遺物,來到了一片新的叢林。老獅子想要與森林之王的老虎合作,對抗獵人后續的追殺,于是派猴子與老虎談判。
談判桌上為表誠意,獅子愿意將獵人的遺物與老虎分享,老虎則拿出森林里最肥美的肉,招待獅子。但作為老虎軍師的狐貍,卻在半路偷走了獅子帶來的遺物,吃掉了半塊肉想自立為王。
老虎和獅子大怒,一起踏平了狐貍的老巢,可是一部分遺物卻被小狐貍們藏了起來。血腥味飄出了叢林,獵人的獵犬尋著味道終日在從林外徘徊,為了躲避獵人的槍口,老虎和獅子只能選擇暫時蟄伏。
“這則故事到底想要表達什么”
如果說,以前的自己想要通過日記本給失憶后的自己留信息,那么這則故事無疑是非常重要。
因為沈言無數次翻看過這本日記,除了這篇寓言故事之外,后面大多都是一些不著邊際的短句。
像什么以至誠至公的天平化為鎖鑰,開啟通往真理的第一道門,兔子是腦袋,不是眼睛之類的話。
只有這一篇寓言故事,傳遞的是一個完整的事件經過。
“躲避獵人的獅子,叢林之王老虎,以及偷走了遺物的狐貍。這三方,都是用動物代稱的,而在這個故事里又存在著獵人。”
獵人,相對于動物來說,已經不單單是天敵的意義了。
他是另一個物種,甚至是另一文明。
就好比,人類文明遇到了三體人。
“在這個故事里,看似四方博弈,事實上獵人才是獅子、老虎、狐貍共同的敵人。”
沈言另外拿出紙筆,把四方代表全部畫了出來,又用圓圈將獅子、老虎、狐貍圈在一起。
小丑以黑霧凝聚身形,伏在他身邊,饒有興致地看著。
沈言卻將他當成了空氣,只是顧自聚精會神地想著什么。
“獅子、老虎、狐貍,分別象征著什么呢”
“老獅子來到了一片新叢林所以說老獅子是外來者可新叢林又是什么”
沈言先把18號城市寫了下來,猶豫了一下,又在邊上補充了一個備選地球。
小丑突然飄了過來,黑霧在18號城市上打了個叉。
你只是在18號城市附近蘇醒,并不代表著這里就是一切矛盾的發生地。
小丑的嘴角帶著絲絲嘲諷還是說,你覺得以18號城市對于靈能的理解,他們配得上獅子,老虎的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