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源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平均分配到每個人的頭上,同時我們也要承認的是,資本滾雪球式的積累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而這,也必然會導致我們絕大多數的普通人,爭取社會資源的難度越來越大,他們的人生遇到的困難也會越來越多。”
“這在過去,只是社會的一處頑疾,我們市政廳有責任也一直在努力平衡這一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有效成果……”
“但現在,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崔副市長語氣逐漸沉重地說:“自從天上出現那道裂縫之后,這世上就像多了一張惡魔的嘴巴,他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耳邊低語,誘惑我們墮落,刺激我們變成瘋子!”
“我們的民眾,那些本來生活就困難重重的人們,在這個時候精神一旦崩潰,就特別容易墮落成鏡主。”
一邊說著,崔副市長還給大家下發了一份文件。
文件內容正是這幾個月來,18號城市遇到的境域事件匯總,其中超過七成鏡主,都是普通人墮落來的。
一對夫妻贍養四個老人,兩個孩子,夫妻倆沒空管孩子就把孩子交給了奶奶照顧。
結果,奶奶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了車禍。
孩子當場死亡,奶奶癱瘓在床,家里除了日常開銷又多了昂貴的醫療費用。
有一對父母,年近六十歲仍舊活躍在流水線上,母親每天工作還要帶著她三十多歲的大腦袋傻兒子。
就是因為在兒子還小的時候,喝了三聚氰胺超標的奶粉,這個傻兒子成了他們一生的累贅。
后來丈夫得到消息,他的妻子在工廠低血糖暈倒,一條手臂卷進了機器里。
這一天,他們距離湊夠兒子治療的費用,還差不到二十萬。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孩子在外賣箱里的外賣員,走街串巷的小販,沖進超市只為了搶一塊面包的流浪漢父親……
沈言慢慢翻閱著崔副市長分享的文件,他知道這都是經過篩選的事件,它著重的刻畫了鏡主的形成與苦難的關系。
但沈言在看這些案例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想,如果他們有錢呢?
如果他們不用拼命工作也能養家,能夠抽出時間照顧孩子和老人,會不會躲開那場車禍?
如果不是走投無路,誰會把兒子放在自己的外賣箱里?誰會只搶一塊面包?
這個世界上,幸福和苦難或許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不過其根本都是資源的占有率造成的。
金錢或許不能買來幸福,但至少可以讓人們遠離絕大多數的苦難。
“我想在座的同僚,每個人都像我一樣,在看到他們的案例時都會想伸出手去拉他們一把,給他們一筆錢,把他們拉出深淵。”
“可是,”崔副市長沮喪地說:“市政廳沒有那么多錢,18號城市也沒那么多錢。”
“就算我們市政廳將金錢平均發給每個人,那金錢就會變成一張廢紙。”
崔副市長看著每個人的眼睛,發自肺腑的說:“市政廳可以印刷出鈔票,但沒辦法像印鈔一樣變出足夠多的生活物資。”
“一粒種子,從生根到發芽,再到開花結果是需要時間的,沒有誰可以點石成金,一個念頭就能讓所有人吃飽穿暖。”
“我們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鏡主的問題,需要的不是一項政策,不是一個技術,一支軍隊,而是一個伊甸園!”
“幸運的是,直到今天,我們終于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