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巖又搖了搖頭,這一次連話都沒有說。
寧書藝見狀,也沒有再追問。
車子在沉默之中行進了一段路,一直沒有再說話的霍巖,忽然清了清嗓子“你的邊界感,也很好。”
寧書藝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點點頭“咱倆彼此彼此”
霍巖也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意,柔和了原本剛硬的面部線條。
兩個人返回警察局的時候,恰逢晚高峰,一路上有些堵車,好不容易到了單位,他們都感到饑腸轆轆,匆匆忙忙打包了兩份盒飯上樓去,霍巖三口兩口吃完,一個人去打聽尸體的“挖掘”進度。
寧書藝則留在辦公室里,把鄧慶蓉和她兒子常君超的個人情況確認一下。
常君超的戶籍信息早先同事已經幫忙調了出來,鄧慶蓉的戶口與兒子落在一處,所以也一并都在手頭上了。
這對母子都是外省戶籍,雖然說在案發現場附近和那些老居民聊過之后,鄧慶蓉一直給寧書藝一種六十多歲奔七十的印象,但是實際上從戶籍信息上可以確定,她今年只有五十五周歲。
母子二人都持有市居住證,原本同一戶口上還有常君超的父親常榮,只不過在七年前常榮便過世了,戶口自然也做了死亡注銷。
常君超沒有任何案底或者不良記錄,他母親鄧慶蓉也是一樣。
寧書藝注意到,常君超的居住證申領記錄上沒有過一次住址的變更,此前他們的住址在市另外一個區,至于他們在之前的住址住了多久,就不大容易確認了,畢竟上一次地址是他們在居住證業務剛剛上線的時候就登記使用的,在那之前是不是也一直住在那邊,不好考證。
變更時間是距今七年前,算一算大概就是在常君超的父親常榮過世之后。
寧書藝又深入挖掘了一下,又發現這一家三口在此之前還有一個暫住證的登記地址,不過并不市,而是鄰省的另外一個地方。
而常君超的初中時候就讀學校,也在那個城市,而到了高中,就遷到了市。
有趣的是,常君超的小學既不是在市讀的,也不是在鄰省他讀初中的那個地方,而是又截然不同的另外一個外省城市。
小學在一個地方讀,初中在一個地方讀,到了高中,又換了另外的一個地方
這難不成就是傳說中的“孟母三遷”
寧書藝差一點被自己的這個想法給逗笑了,自己都覺得很荒謬。
常君超的學生生涯止步于高中畢業,并沒有讀大學,在那之后他曾經有過一個固定的工作,只不過在最近的幾年里,他的工作似乎更換得有些頻繁。
難道說這常君超并不像那些老鄰居口中所說的那么穩重老實他頻繁更換工作的原因會是什么呢這一次疑似遭人滅門,會不會與他頻繁更換工作想要躲避的人或者麻煩有關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