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點多鐘,今夜頭條的創作平臺正式發布,創作者注冊人數一路飆升。
緊盯著頭條動向的賀驍鵬及一眾高管立馬就像是被打了一悶棍,腦子嗡嗡作響的同時,終于搞清楚了今夜頭條到底要走什么樣的發展方向。
是,他們沒有新聞部,沒有編輯組,稿件全都是兼職大學生供應的。
但如果整個行業的人都成為他們的兼職供稿人呢
要知道,就算是搜狐、百度、騰迅這樣的新聞門戶,有很大一部分的獨家也是從創作者手里買斷來的。
經過這個新聞的沖擊,無數的創作者會迅速涌入到頭條號當中。
再配合今夜頭條一直在潛心研究的推薦算法,這他媽就是一個巨大的組合拳。
全民創作,全民,從平臺上線,被人詬病不專業、主觀意識太強烈、說法自相矛盾,一直到全民創作平臺頭條號的發布,此刻終于閉環了。
只是個閑來之筆
我只是個做買賣的
對這種高端產業一點也不了解
我也不知道發展方向是什么,想和賀總取取經
賀驍鵬雙手插兜,忍不住深一口長氣,開始有種氣息吸不到底的緊迫感。
有些東西,一旦出現了,你就會知道,它一定能夠走的很遠很遠。
互聯網的發展讓世界的面積縮小了,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也讓新聞的傳播更快速更高效。
但有什么比當事人親自來寫,更快的
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全民經濟就是行業的未來。
今夜頭條從一個不專業,謠言多的二流平臺,直接靠這個全民創作的頭條號盤活了整個棋局。
而搜狐的負責人此時也有點懵的。
他們萬萬沒想到在雙方互掐的過程當中,今夜頭條利用他們,完成了一次龐大的輿論營銷。
“賀總,您來看一下他們的創作平臺。”
“怎么了”
頭條號一經發布,uc這邊就已經有人注冊成為創作者了。
然后他們仔細研究了頭條號的創作模式,發現在文章寫完之后,創作者如果想要發布文章,需要選擇領域,分類。
內容的領域垂直度越高,系統對于創作者的評級就會越高。
另外,每一篇文章在發布之前都要選擇六個關鍵詞匯,或者手動填寫關鍵詞,詞匯對文章內容的概括性越精準,就會獲得越多的流量推薦。
這樣一來,領域創作者就形成了,標簽也就形成了。
再結合前端的用戶瀏覽歷史,進行領域匹配,關鍵詞匹配,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推薦模式。
而這種模式,只有自媒體平臺可以使用。
因為要給每一篇文章做關鍵詞匹配,這對一個平臺來說是非常龐大的工作量。
除非是全民參與的創作平臺,否則這件事根本無法實現。
“賀總,賀總。”
“怎么了”
“加多吉換金罐包裝,給今夜頭條砸了兩個億的廣告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