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所也叫燃氣渦輪研究院,原來是在江油,汶川地震后在綿陽新建了。
新的環境,新的開始。
江院士最近的工作是在為峨眉發動機做最后的攻關,這是一款應用于第五代戰斗機的發動機,設計推力達到了18噸左右,接近阿美莉卡f35戰斗機身上裝備的推力達到20噸的發動機。
這個攻關,不是指發動機遇到了難關要攻關,而是結尾的攻關,最后的工作了。
因為峨眉發動機在2006年就已經試車成功,前不久的7月份也完成了fret,也就是飛行前的鑒定試驗階段。
下一步,他的目標是爭取試飛成功,在2011年正式列裝。
而裝備峨眉發動機的飛機,就是我國高度機密的殲二零戰機,北約代號“火焰獠牙”,也是局座口中的殲十改。
“全局可能不存在,局部成立”
江院士看著內參資料上的總結報告,臉上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下一刻,他起身走到一旁,從資料庫里把峨眉發動機這些年來的試車記錄翻了出來,開始逐一比對試車的數據,包括推力、油耗、空氣流量、溫度、壓力、增壓比等等等等,然后套公式。
按照“一千噸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相關技術”總結報告中的理論公式套,然后檢驗這些數據。
很快,江院士就拍案而起,一臉驚訝的道“果然是對的”
按照總結報告中的理論公式,雖然是火箭發動機的應用,但他認為飛機發動機也應該符合,所以他找出了峨眉發動機的試車數據去驗證。
果然,峨眉發動機的試車數據除了少數一些比較特別的,其它的都非常符合總結報告中的理論公式,這意味著他的想法是對的,更意味著總結報告中的理論公式一樣可以用來指導飛機發動機的設計。
“厲害啊真是天縱奇才”
隨即,江院士興奮的嘖嘖稱贊了起來,目光看向了總結報告的報告人趙默。
一心撲在了峨眉發動機研制工作上的他,這幾年對于外界的關注雖然較少,但也知道趙默這么個人,知道是了不起的年輕科學家。
趙默搞出了一千噸推力火箭發動機,江院士在知道的時候是很高興的,當時就想著要不要和趙默通過電話,聊一聊流體力學方面的問題。只是并不熟,而且峨眉發動機已經定型,到了關鍵時刻,所以就暫且擱置了。
他是怎么也不會想到,趙默搞出一千噸推力火箭發動機的事情,還是影響到了他,以這樣一種突如其來又理所當然的姿勢。
贊嘆之后,江院士又把目光放在了那些少數的特別數據上,又研究了一下。
這些數據,不符合理論公式,或者更應該說和理論公式得出的數據有差異。
“到底是實際和理論的差異還是我們的峨眉發動機還存在缺陷”
江院士對此非常重視,他傾向于是峨眉發動機還存在缺陷這個可能。
現階段,飛機發動機的設計理論其實是很成熟的,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認為造不出來純粹是工程問題,只要把工程問題解決了,飛機發動機就可以造出來。譬如說高性能材料、高難度的加工工藝。
但現在,趙默卻在總結報告中給出了一種全新的理論,這可是重大突破,并且因此造出了一千噸大推力的火箭發動機。
要理論是新理論,要成果有重大成果,江院士豈能不重視
半個小時后,江院士并未得出結論,于是立即起身打了一個電話出去“不行,我得找李院士一起去找下趙教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