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中國之光是誰
人工智能
像人類一樣擁有智慧,但卻擁有無窮算力、克服了人類一切缺點的計算機
1956年,在阿美莉卡,一批有著遠見卓識的年輕科學家,包括申農、明斯基、麥卡賽等在內,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這個術語,正式開啟了這門新興學科。
最先體現這項技術并且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轟動,并將“人工智能”這個概念普及到無數普通人腦子里的,是ib的“深藍”。
網絡的深藍加點,就是ib的這個“深藍”。
1997年,ib造出了“深藍”,并且用“深藍”擊敗了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震驚全球
后來出現的阿爾法、大模型等等,都是“人工智能”的體現。
各大手機廠商搞出來的siri、小藝、小愛等等,包括“女媧”的控制系統,也是屬于人工智能的。
但是,從深藍開始,到現在的所有人工智能,不過是“弱”人工智能,非常的機械式。處理問題都是線性的,也就是在后臺服務器設置好了相關的回復程度,當用戶問出了一個問題后,回復程序被觸發,然后按照設定好的答案或者在網絡上檢索相關或相似答案進行回復。
這些智能,并不能真正像人類一樣思考。
當然,算力越強大,機器就越智能,因為它能夠快速反應、海量檢索,回答出幾乎所有的問題。
“新華夏之光采用了最先進制程和最先進架構的cu、gu,浮點計算能力達到了一秒鐘300萬s,比之前足足增長了6倍,這個計算能力如果還不能誕生,那就有點麻煩了”
緊張的注視中,趙默的腦子里忽然閃過這樣一個念頭。
有點不祥之兆
這讓趙默嚇了一跳,趕緊把這個念頭拋掉,平靜無波的繼續注視著大屏幕。
一秒鐘300萬s,也就是300億億次,堪稱無窮大。
這種計算能力,人類是乘坐光速飛船也很難趕得上。偏偏要讓計算機變成和人類一樣,卻依然的不保險。
趙默有時候也很是懷疑,是不是人類的科技樹點錯了,不應該點建立在硅基上的科技樹,而應該去點建立在碳基上的科技樹,研究和制造生物計算機。
像人類這種碳基生物,脆弱不堪,硅基造物充滿了力量,但硅基造物始終做不到像人類大腦一樣的功能。
人類大腦功耗極低,一天只需要一兩碗飯就能維持,但能夠實現的功能卻是硅基造物拍馬也趕不上,譬如思考和智慧。
反觀計算機,所需要的能耗是天文數字。
以一個只能實現文本創作的模型chat來說,每天的耗電量都在50萬度,這是一個何等龐大的能量消耗擱在人類身上,幾乎可以維持7輩子
人類一天消耗的能量不過1500千卡左右,而一度電就是860千卡,也就是說兩度電的能耗就等于人一天的能耗。
50萬度的能耗,足夠供一個人25萬天
一年365天,哪怕一輩子活100歲,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天
這差距,簡直讓人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