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天才不回家
“希音,這些年國內的發展你也看到了,東升西降是一定的”
“老師,我還是要再想想”
“你是不是擔心待遇問題不用擔心,我們也可以給到哈佛一樣的待遇,這沒什么的,科學家也是人,也要吃飯,也要享受好的生活嘛。”
“老師,不是待遇問題”
“那是什么問題”
“”
“至于學術氛圍、學術前景這些,我就不說了,國內這些年的發展你也看得到,不論是可控核聚變還是室溫超導材料、量子通信和計算、還是人工智能等等,都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們已經事實上完成了在很多領域對阿美莉卡的超越。這個時候,有抱負的科學家,無不是以來到我們這邊做研究為榮”
“老師,我還是再考慮下。”
“行吧,你再考慮考慮,盡快給我答復。我不希望曹偉強教授的悲劇,在你身上上演。”
廬州,華科大。
不管是待遇還是其它條件,國外能給的,國內也能給,甚至給的還更多一些。
而且,隨著一項又一項未來的科學成果提前在我們這邊實現了,這股回流的趨勢已經到了無法阻擋的地步。
科研資源是根據經濟發展來的,經濟越發達,科研資源就充沛,這是必然的。
這些年,特別是這一兩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狂飆突進,歸國的華人科學家是越來越多,有剛學成沒多久的,有在國外呆了很多年沒回來的。其中,不乏一些曾經喊口號說“不管怎么樣我都不會回到華夏去”的嘴硬之人,他們雖然嘴硬,但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他不相信“東升西降”的現在,司馬希音還看不清形勢。
華科大這邊一直在做這個事情,李建國也有著“任務”。
放下電話后的李建國嘆了口氣,搖了搖頭,對于這一次邀請自己曾經的學生“司馬希音”的動作抱有的希望又降低了一分。
這一次,是他第三次打電話給司馬希音了。
原以為司馬希音會很快答應的他,第一次電話后就感覺到了失望,司馬希音竟然不想回來,說什么習慣了哈佛大學的氛圍。
說是任務,其實是學校開會后口頭交代他們的,并未設置什么條件或者考核標準。當然,邀請的人才多了、人才層次高了,學校還是會給予一定福利的,總不能要想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吧
李建國想了一會,再次搖了搖頭。
司馬希音是華科大少年班的,12歲就考了進來,是當年年齡最小的一個學生,而且每一年每一科成績都在95分以上,年年拿到獎學金,并于18歲完成五年制本科學業,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全額獎學金,赴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23歲的時候,拿到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24歲的時候成為了物理系助理教授
毫無疑問,司馬希音是真正的天才
盡管他的天才程度比現在如日中天的趙默來說,還差了點,但相較于其他人來說,無疑是“學神”一樣的存在,潘院士調教出來的陸教授,都沒有司馬希音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