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甚么事”
年輕游人甩動肩膀,掙脫開老者拽著他衣裳的手掌,以手掩鼻,滿眼嫌惡地向老者問道。
周圍人紛紛散開,亦對老者側目相視。
老者咧嘴一笑,置身于周圍人的異樣目光之中,其神色間倒也沒有甚么畏怯。他指著遠處被云嵐山霧遮掩著的華山,向身前的年輕人問道“老朽從別處聽到消息,雕圣楊惠之而今隱居在華山紫云觀中,要在此處率領眾弟子完成其生平最巔頂的雕塑之作,小郎君是否知道此事真假啊”
那年輕人雖然嫌惡老者身上氣味,但總算也未有就此跑開,還是回應了老者的問題“我和友人相伴至此,是為尋幽訪勝而來。我們也不是本地人,對于華山上的具體事情卻也不了解。”
他說完話便不再停留,與友人結伴匆匆而去。
老者搖了搖頭,正要再找下一個人詢問之時,身旁有一面貌粗黑,背著個籮筐的中年矮漢主動湊過來,和藹地向老者說道“老人家得到的消息是真的。楊大師已經在華山上停留有二三日了,他落腳紫云觀那日,紫云觀中鐘鳴之聲連響了一刻不止,以此來表示對雕圣的尊崇。
您這樣大的年紀,長途跋涉至華山腳下,也是為了追隨雕圣而來的嗎”
“我確是為了找他。”老者點了點頭,看著中年矮漢背上籮。在其籮筐之中,多能看到錘頭、鑿子、刻刀等工具,老者由此推測這個漢子應當是個雕匠,行至華山,乃是為了追隨雕圣楊惠之。
雕圣之名,在今時天下之間,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于鴉山首作降魔十八羅漢浮雕,引得鴉山震動,彼處龍脈更易,將肆虐鴉山一帶厲詭盡數困入龍脈之中,至今無從脫離,還當地百姓以太平。
楊惠之大名由此傳揚開來。其之雕塑作品,常有神鬼莫測之能,蘊有某種玄奧意蘊,常能使得天地同力,盡被其雕刻之中氣韻調遣,而山石草木等死物由此化為天地威靈,懾壓鬼邪,救度群生。
如曲陽河畔龍神吐水浮雕石碑,鎮住河中三道害人無數的厲詭;
如陽蕩川上十八童子送婚銅塑像,將當地令人聞風喪膽的鬼新娘送入地脈之內,就此封押填埋;
又如虎王捉倀浮雕,在那虎山之下,聚集了二十六道厲詭作倀鬼,此二十六道倀鬼,甚至能為當地百姓所用
楊惠之此般手段,堪稱鬼斧神工
更無愧雕圣之名。
此人在四五載歲月間所作雕塑作品化作天地威靈者,乃有二十余副,目前最為人所稱道的一副雕塑,應是衛河之底的鼉龍吞棺。
這尊雕塑定住了衛河百年水患,將曾經引得百千人同時溺亡的鬼王無支祁,填入了鼉龍雕刻腹內棺槨之中。
然而,即便生平已經有此般鎮壓鬼王層次厲詭的作品,楊惠之對自身技藝的追求依舊無有止歇他而今暫居于華山之中,就是為了在此地籌謀自己嘔心瀝血之下,一生最巔頂的作品。
為此楊惠之招來了門下十三個得意弟子
此事已然吸引來天下人的目光
不知有多少希望在雕刻、畫技上有所長進,乃至是希望學成此法以鎮詭的人們,如今盡皆聚集在了華山之中,日夜叩門,希望能拜楊惠之為師。
紫云觀中香火因此大盛。
今下主動回應老者所問的這個中年矮漢,應當也是為此而來
老者猜出了中年矮漢的目的,便開口向對方問道“你手指關節粗大,虎口之間結繭厚實粗糙應當也是一位雕匠,來此尋楊惠之學藝”
矮漢憨厚地笑了笑,道“也不奢望能求得雕圣傳道授業,就是能拜在他某位弟子門下,我也心滿意足了。”
說到這里,矮漢頓了頓,看著老者猶豫了片刻,道“華山山勢險絕,紫云觀的位置,幾乎臨于華山之頂了。
老人家自己一個人上山,難免會體力不支,恐有危險。
既然您也是去紫云觀尋楊大師去的,咱倆不妨結伴同行到時候彼此之間,也好有個照應。”
“倒是正好。”老者咧嘴笑著答應。
見他答應下來,矮漢更放松了些許,面上拘謹之色少了許多。二者一邊閑談著,一邊往華山上走。
多數時候,都是矮漢向老者詢問,老者看心情回應一二。
“您尋楊大師,也是為了向他學習那般出神入化的雕刻之道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