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后,吾山陽城百姓當勤耕不輟,順天應時,以期收獲滿倉。
今日借寶地重修之喜,敬祈山神爺爺。愿山神爺爺福澤山陽城,賜百姓糧食滿倉,以渡難關。”
說罷,又見王朝低頭再叩,一連磕頭三下,才直起腰來又向山神爺爺作揖。
有了前半段的適應,這段話許伯安倒是很快就聽懂了不少。
這是王朝出面,帶著一眾衙門官差和百姓,借著這城隍殿完工大典的日子,來這里向自己祈求糧食來了。
山陽縣近些年來旱災持續,百姓糧食欠收,近期這段時間又先后遭遇了白棉教叛軍和前梁亂軍的襲擾,搶掠糧食無數,百姓們損失慘重,地主家也都快沒有余糧了。
著實生活艱難啊。
“王朝,你們大概需要多少糧食。”既然這么多人都開了口了,徐伯安也沒打算拒絕,畢竟是自家小人,總得關照的,何況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反正自己也不缺糧食,舉手之勞也就幫了。
王朝聞言,面色大喜,一副如釋重負的感覺,絮叨著說道“雖然卑職已經向朝廷上書了請求減免糧稅的折子,但至今還未收到回應。眼下山陽縣所需的口糧和稅糧,至少得”
許伯安皺眉打斷了王朝的話,厲聲說道“胡鬧,我賜糧是為了救人,是看在黎民百姓食不果腹的份兒上,心有不忍,才有此打算的,難不成你還想讓我幫你這個縣尊大人把糧稅也一并交了”
王朝見山神爺爺發怒,才意識到自己的話有些讓山神爺爺誤解了,急忙誠惶誠恐的說道“卑職不敢,卑職只是向山神爺爺坦誠稟報,絕無他意。按照山陽城現如今的狀況,饑民一日所需糧食在兩百石左右,還望山神爺爺恩典,救我山陽縣黎民。”
許伯安先前在靠山村倒也聽到過村民們商議糧食的事兒,當時許伯安賞賜了靠山村那些村民們一紙杯的米和一紙杯的面,引發了不少村民竊竊私語的閑談,其中也就對這兩“倉”糧食的計算。
許伯安也聽到了其中一些有用的計量方式,簡單對比之下,發現這一石的數量大約是相當于53公斤左右的樣子。
許伯安很快便按照這個數量對比估算了一下,兩百石擔大約是10噸,再按照盆景內外的大致比例粗略估算,這些糧食也就不過是五十公斤而已,按照常用的大袋大米25公斤的包裝,也就只是兩袋標準裝的大米罷了。
按照一斤三元左右的價格,也就是三百塊錢而已。
這點兒微不足道的消耗量,別說給他們一天的口糧了,就算是一年或者更久,許伯安也養得起。
甚至說按照許伯安現在的財力,養活這一城的人都沒什么問題。
當然,說歸說鬧歸鬧,救急不救窮的道理許伯安還是懂的。
這眼下的饑荒,許伯安幫了也就幫了,山陽縣之后的發展,自然還得是靠王朝這個縣尊的。
當然,若是許伯安有利可圖,哪怕是持續獲得情緒價值,許伯安也是愿意一直幫助他們的。
眼下這情況嘛,先幫他們一段時間也就夠了。
想到這里,許伯安便朗聲道“此事,允了,你們稍作等待便是。”
王朝率眾頂禮跪拜,連連拜謝。
許伯安一腳油門兒開車向東江二建走去,畢竟山陽城這么多人呢,許伯安要想實打實的救助他們,他家里那點兒米面是不夠的。
而現在天色已晚,這個時間點兒超市也未必開門兒,公司食堂存貨不少,倒是可以臨時拿來應個急,回頭再補回去就是了。
建工集團所屬公司在這一點上,還是非常人性化的,食堂不僅是內部工作人員專享,外來辦事的人也能消費打飯。
甚至一些職工也愿意打飯拿回家去給家人享用,一來物美價廉,二來心里放心,尤其是食堂面案師父做的蒸包子,廣受職工好評。
甚至每年冬季的時候,食堂還會接受很多職工的委托,統一采買白菜、大蔥、土豆和紅薯等北方必備的過冬儲備,畢竟公司統一采購,無論是在物品單價還是質量選擇上,都是很有保障的。
也是因為這些隱形的潛在福利,建工集團旗下的這些公司一直是東江市不少人夢中情司,所以才能有這么大的名氣。
大約半個小時之后,許伯安回到了東江二建。
看到許伯安的車,原本都已經坐在車上打著了火準備離開的劉全當機立斷的又把火熄了,下車幾步走到許伯安的車旁,幫著許伯安打開駕駛門兒,笑著向許伯安說道“許總,您回來了,要不要告訴食堂給您做點兒什么吃的。”
劉全心里是真開心,自己加班的事兒就被領導看在眼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