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紋理清晰可見,每一寸都仿佛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和山間的故事,為這座小廟增添了幾分古樸和野趣。
廟宇的頂部還覆蓋有一層厚厚的已經干枯了的野草,應該是為了避免雨水滑落進去。
上面還有著青苔的痕跡,但也干裂開來,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和災情的難捱,更顯得質樸。
陽光透過山體上那些枯樹的枝杈,斑駁地灑落在廟頂,為這座小廟增添了幾分神秘和寧靜。
再往廟內望去,廟內只有簡單的一個石制香案。
說是香案,其實壓根就是山體上突出的一塊石頭而已,巧合的被圍在廟宇之內后,更像是占據了半個廟內空間的大臺階或是平臺一般,正好便當成了一張桌案!
平臺中央堆砌著一堆兒用小石頭塊簡單壘起來的圓錐形的東西,這便應該是神龕了。
這些石頭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但都被精心地堆疊在一起,密實的幾乎可以說是嚴絲合縫,顯然是像拼圖一般,一塊一塊小石頭拼出來的,這才正好形成了一個穩固而莊重的神龕。
神龕前豎立著一塊木牌,上面用蒼勁有力的字跡寫著“山神爺爺山神奶奶之尊位”。
木牌的顏色已經有些斑駁,同是木質的底座甚至已經腐朽,但木牌上的條紋和字跡卻依然清晰可見,透露出一種莊重而神圣的氣息。
在神龕的兩側,擺放著一些簡陋的供品,有著略顯干癟的山果、有些枯萎的野花和已經只剩下粉末的香和只余下油的燭。
這些供品雖然不豐富,但每一樣都顯得那么虔誠和真誠。
畢竟這種受災的環境下,能有這份心找來這些東西供奉,這就已經很是不容易了。
想到這里,許伯安欣慰的點了點頭。
如此看來,翠谷中的這些小家伙們,對山神倒也算虔誠。
將心比心,許伯安考慮到他們的不容易,所以剛剛才說他們近期就不必再拜訪供奉的吃食了。
“翠衣仙友也算有心了。”看著這個依山而建、與山融為一體,堪稱是渾然天成的小廟,許伯安感概的說著。
許伯安還想說些什么,忽然,一股乏力感傳來。
許伯安這才意識到,是燃著的香火即將熄滅,許伯安留言吩咐道:“好了,我還有事,就先走一步了,他日若有事情,上香喚我便是。”
羅力當即跪拜,身后羅成等人也跪了下去,異口同聲喊道:“恭送山神爺爺!”
香火終于熄滅,許伯安再度回到了盆景內的那個山神廟中。
山神廟的裝修幾乎已經接近尾聲了,陽光透過半開的窗戶,斑駁地灑在精致的木雕柱子上,為古樸的廟宇增添了幾分溫暖與生機。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一縷幽香味道,似乎是原木本身自帶的香味,這種香氣令人心神寧靜,仿佛能洗滌心靈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