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糜旸對面的,乃是糜旸的好友王洪。
王洪字子狹,南陽宛城人士。
南陽郡是曹操治下,本來身為宛城人士的王洪,這一輩子可能都不會與糜旸有什么交流。
但去年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王洪的人生軌跡。
建安二十三年,為了抽調大量人力物力支援漢中大戰,曹操在南陽一代大量征發徭役。
南陽地區的百姓因為不堪深重的徭役之苦,在宛城守將侯音與衛開的帶領下舉事,占領了宛城。
不久后曹仁親自領兵平定了宛城的這場叛亂。
但為了起到震懾其余反抗曹操統治的人的作用,曹仁在宛城進行了屠城的舉動。
在那場屠殺中,王洪在家人的掩護下,僥幸逃過了這場災難。
但他的家人都因為掩護他而死。
自此,全家死在魏軍屠刀下的王洪,就將曹操視為他的仇人,在那之后他毅然決然南下投奔關羽。
而那時關羽正在籌劃北伐事宜,對這么一個聲名不顯的士子前來投靠,心中沒有太過在意。
他只是任命王洪擔任了,糜芳手下的一個小小佐吏。
那時初來荊州的糜旸,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與王洪相識,并在后續的相處中與他逐漸成為好友。
從原身的記憶中糜旸知道,王洪這人不能說是當世大才,但亦算是個士子。
當世士子因為自身的學識,大多都善于言語。
而糜旸現在手中最缺的就是這樣的人。
瞌睡了就有枕頭送上來,糜旸這時的心情很是愉悅。
看著他的枕頭,糜旸問出了他最關心的那句話。
聽到糜旸提起五溪蠻,王洪認真想了想,他有些不確定的回應糜旸道,
“子晟所言可是,武陵郡中的蠻族”
見王洪對五溪蠻有所耳聞,糜旸興奮的搓搓手,他立即答道,“然也然也。”
五溪蠻又名武陵蠻。
根據水經注等眾多古文獻記載,五溪指的就是沅水中上游地區的幾條主要支流。
五條溪流分別是雄溪、樠溪、無溪、酉溪、辰溪。
而這五條溪流主要都位于武陵郡中,武陵郡中的蠻族大多依這五條溪流而居,因此他們被時人稱為五溪蠻。
南陽與武陵本同屬一州,故而王洪亦曾聽聞過五溪蠻的存在。
“依洪所知,武陵蠻世代居于武陵郡內,其之首領名為沙摩柯。
彼等雖為蠻族,但自王上平定荊南四郡以來,沙摩柯就曾主動向王上表示臣服之意。
因其順從,王上一直不曾派兵圍剿過他們。”
“今子晟主動提起此事,難不成是動了討伐彼等立功之意”
隨著時間的推移,糜旸單騎入公安,光復公安之事已經傳到了南郡境內。
因為士仁被關羽定為逆賊,故而他被糜旸所殺,時人不僅沒有認為糜旸以下犯上,還都夸贊其智勇雙全,撥亂反正。
剛從南郡中出來的王洪,對這事也是已經耳熟能詳。
當初他剛聽到這件事時,心中也對糜旸敬佩不已。
若非知道此事,王洪此番也不會特意南下前來投奔糜旸。
現在在王洪心目中,智勇兼備的糜旸主動提起五溪蠻,王洪就下意識的以為,他是要討伐五溪蠻意欲再建新功。
五溪蠻雖一直對劉備順服,但畢竟是蠻族,能將他們剿滅,那也是大功一件。
而且王洪還知道糜旸現不僅為關羽主簿,還是關羽幕府中的參軍,他是有職權能夠討伐五溪蠻的。
但大大超出王洪意料的是,糜旸在知道他對五溪蠻了解頗深后,糜旸當即湊近身軀,幾乎與其面對面的言道,
“非也非也。”
盡在咫尺的糜旸眼神中滿是期待之色,他對著王洪言道,
“沙摩柯雖為番將,然觀其往日所為,實乃王上順民也。
如此之人,吾又豈會對彼等妄起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