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士卒在有序的指揮下,跟在駕馬的糜旸身后,朝著城外緩緩行軍而去。
沒有高昂的戰鼓送行,沒有冠冕堂皇的誓師鼓舞。
就單單為了守衛家園這四個字,這三千士卒就默默地跟在糜旸身后前行。
校場中只有響亮的腳步聲,在天空中不停飄蕩著。
隨著校場中腳步聲的漸漸遠去,公安城三千勇士,跟在他們主將糜旸身后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此處甲胄猶嫌少,那方鳴鏑已增多。
壯士應知亡國恨,龍泉作枕待閻羅。
接下來這三千因為相信糜旸而踏上未知征途的壯士,是凱旋回城還是埋骨城外,就全靠糜旸接下來的表現了。
在率軍來到城外之后,糜旸先令三千兵馬在城外一處等候。
而他則領著十數親衛與于禁駕馬在城外四處梭巡。
在梭巡良久后,糜旸在一處高地上止住馬蹄。
看到不遠處的那處地方,糜旸以馬鞭遙指顧謂于禁道,
“于公且看那處。”
“蘆葦遍地,草深地廣,可前可卻,真吾制勝之地也。”
糜旸的一聲于公聽得于禁心花怒放。
心情愉悅的他在聽到糜旸所說后,立即就將目光看向了那處。
當看到那處地形后,久經戰陣的于禁馬上就明白了糜旸意欲何為。
而見糜旸語氣中也有詢問其的意思,于禁答道,
“若要設伏,那處的確是絕佳地點。”
但于禁還是著重提醒了糜旸兩點,“若要設伏,擇選地點并不難,但唯有兩點最不易。”
“一則是如何令主將進入你的伏兵范圍之內。”
“二則是如何讓敵軍陣型擾亂。”
“此二點,缺一不可。”
“主簿可有計較”
相比于諸葛亮是糜旸的半師,法正其實才是糜旸真正的老師,而這也是糜竺為糜旸求來的。
法正雖眼高于頂,但其性格認真,一旦收了糜旸為徒后,便會盡心盡力教育糜旸。
法正擅長兵法,糜旸猶記得往日在成都之時,法正曾教育過他
“凡戰,若以寡敵眾,必以伏兵,或伏于深草,或邀于隘路,出其不意,戰則必勝。”
法正的教誨糜旸時刻謹記,因此當他知道孫桓率數千大軍前來時,心中便有了設伏的想法。
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大勝孫桓。
否則敵眾我寡之下,若是硬拼,縱使最后能勝,這三千士卒也當損失無數。
受過良好教育的糜旸腦海中理論知識不缺,但對于實戰他并沒有過。
所以他特地將于禁這個經驗包,帶在他身邊為他查缺補漏。
而在于禁的提醒之下,糜旸也明白了自己要想設伏成功,則還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不用說,敵方若是不進入你的伏擊圈,那伏擊就等同于虛設。
而第二個條件,則是為了在將敵軍引入自己的伏擊圈后,能夠大大增加己方的勝率。
畢竟敵眾我寡,若是敵方陣型不亂,那么受到伏擊之下,也不一定會戰敗。
要想滿足這兩個條件,常人一時半會是想不出來的,但糜旸卻不一樣。
他手中有知己知彼這個大殺器在。
孫桓的性格弱點被他知道的清清楚楚的。
糜旸一番思慮之后,心中已經有了一個計策。
糜旸遙望東方,如今已經將近日暮時分,東邊的天空已經漸漸被黑暗所掩蓋。
以孫桓的行軍速度,他就快到了吧。
“那就戰場上見真章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