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五溪蠻語中,主簿這兩個字不好表達,因此沙摩柯便親切的稱呼糜旸為鹿。
雖然在糜旸面前,沙摩柯表現的頗有禮節,若不看其外貌,沙摩柯就如一般漢族士人一般。
但那是糜旸與沙摩柯身份對等的緣故。
面對著五溪蠻族內的一切人,沙摩柯依然是那個生殺大權盡操其一手的絕世蠻王
專屬于蠻王的威嚴,不停地釋放在這位族老身上。
這位族老想起了沙摩柯那血腥的上位史,充滿血腥的回憶加上如今沙摩柯對其釋放出的殺意,令他嚇得魂不附體
沙摩柯見這位族老已經有后悔之意,他便抬手將這位五溪族老扔了出去。
可憐身材在尋常人中也不算矮小的五溪族老,在沙摩柯絕對力量的壓制之前,被他稍微一用力,就被扔出老遠。
重重摔在地上的五溪族老躺在地上哀嚎不已,但他也就此絕了別樣的心思。
他的這副下場,也嚇壞了在場的其余五溪蠻中的人。
見自己“安撫”了人心之后,沙摩柯用一雙虎眼橫掃一圈在場眾人后,便邁著大步領著他的一些族人,朝著軍營外走去。
而這時在軍營之外,已經來到糜旸身邊的于禁也對糜旸獻計道,
“觀五溪蠻部眾皆驍勇之輩,而彼等亦皆貪財好利。”
“主簿不如在宴席中暗伏精兵,于宴席上五溪蠻王酣醉之時,出伏兵擊殺其。”
“五溪蠻王一死,數千蠻兵必人心震蕩。
主簿這時再以重利誘之,這數千蠻兵定然大多會歸順主簿。”
“而后主簿再讓關校尉出城轄制這數千蠻兵,這樣主簿既可得數千部曲,又可除去一隱患。”
于禁來自中原,曾經身為曹魏前十重臣的他,對于劉備與孫權心中都有所輕視,更何況是這蠻人。
于禁正如沙摩柯所言的那些漢人中的肉食者一般,對著蠻人心中充滿了不信任和鄙視。
因為這不信任與鄙視,令于禁向糜旸獻計伏殺沙摩柯。
這類的事,以前在曹魏勢力中時有發生,于禁很是駕輕就熟。
就不說他人,就說當年劉表平定荊州,靠的就是類似的計謀。
在聽到于禁這個建議之后,糜旸終于明白過來,為何最后曹魏政權會被司馬懿所篡權了。
而歷史上劉禪主弱國疑,三代權臣輔政,卻終沒有篡位之舉。
不提其他太高深的原因,就單單說在曹魏這種勾心斗角的風氣影響下,
除非武侯那種矢志不渝之輩,不然很少會有人不受這種風氣影響,而變得自私自利起來吧。
于禁的這個建議,看似一心為公,但其實這件事中最大的獲利者就是糜旸。
糜旸心思通透,于禁這是要把他往司馬懿的方向發展呀。
對此,糜旸表示明確拒絕。
寧學葛師流芳百世,不為黑馬遺毒千年。
糜旸對著于禁言道,“吾以漢中王之德望招來蠻王,而今吾若伏兵殺之,天下人該如何看待吾”
“又怎么會看待漢中王”
“況且蠻王乃義氣之輩,為了助我,盡起族內精銳。
此等忠義之士,我若伏殺之,午夜夢回,吾無法心安。”
“漢中王待我恩重如山,吾又豈可做此不忠不義之事。”
糜旸特地在不忠二字上加重了語氣,于禁也是心思玲瓏之輩,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糜旸的態度。
而且雖然糜旸沒有對于禁進行怒斥,但他這時看向于禁的目光已經不再溫和。
面對著糜旸的這表示明確拒絕的態度,于禁也適時不再言語。
這時沙摩柯也帶著少數族人,到了糜旸身前。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