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命已經完成后,虞翻只想早點離開這公安城之中。
可就在虞翻要走的時候,糜旸叫住了他。
“虞君。”
“當年先主孫伯符在位時,對汝是何等鐘愛。”
“彼待汝以朋友之禮,奉你為彼之功曹。”
“而你亦不負吳侯厚愛,為其穩定東南半壁。”
“因感吳侯對汝之恩,你數次懇切直諫。”
“因感吳侯對汝之恩,你自稱為吳侯“家寶”。”
“當年吳侯與虞君,君臣相知之事跡,亦是流傳一時,令人艷羨。”
“但如今,孫權在位,因你數次直諫就將你貶謫不用,你心中豈無怨乎”
“夠了”
糜旸正欲再說,但虞翻卻是被說中了心中的痛點一般,開始暴跳如雷起來。
虞翻此時因為氣憤,臉色一片鐵青,他對著糜旸言道“你無需離間吾與孫將軍。”
“吳侯對吾有知遇寵信之恩。
其不幸早亡,但吾不是忘恩負義之人,自然會將對其的忠心轉到孫將軍身上。”
見虞翻如此氣憤,糜旸也打住了話語。
見糜旸已經不再出言離間,虞翻拂袖踏上吊籃,就在他隨著吊籃緩緩降落之時。
糜旸的一句話從城上飄然而至虞翻耳中。
“吳侯對你有大恩,虞君知恩圖報匡扶其弟,這種君臣相知情誼真是感人肺腑。”
“但就是不知吳侯子嗣今何在也。”
“可為新任吳侯也”
糜旸此話一出,氣的虞翻一掌重重擊在吊籃邊上。
不是不說了么。
糜旸的這句話,就連孫桓聽后,也臉色大變。
這一刻虞翻剛好經過孫桓身旁,他二人再次四目相對。
但此時這二人眼中,都充滿了濃濃的愧疚之色。
隨后這二人眼神,都下意識地從對方身上移開。
當年孫桓之父孫河,其真正忠心的人乃是孫策。
而且也是孫策將孫河改姓為孫,列為宗親。
這種父輩之間的深厚君臣情誼,孫桓從小便有聽其兄長提過。
在與孫策都有著深厚淵源的虞翻與孫桓耳中,當糜旸提及孫策的兒子孫紹時,這二人臉上都流露出愧疚之色。
不是因為孫紹現今已經死于非命,而是他們二人都沒有完成當初孫策的委托。
孫策雖然在臨死之前將兵權交予孫權,令其保守江東。
但他當時吳侯的爵位,卻并沒有傳給孫權。
雖然孫策當時為了江東穩定,并沒有對他唯一的兒子做出什么特別安排。
但從他不將爵位一并傳給孫權,并且為他兒子命名紹一字來看,孫策是希望孫紹繼承他的爵位的。
紹一字本就有繼承的意思。
畢竟孫策用生命掙來的爵位,想傳給自己的兒子,本無可厚非。
而孫策當時并沒有在江東群臣之前明言此事。
孫策為的就是維護孫權的威望,并且保證他的繼位沒有任何波折。
孫策將自己所有的權勢給了孫權,并且在死之前還為孫權著想。
他以為在他死后,在孫紹長大成人后,這個他寵愛的嫡親弟弟就會完成他這個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