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百余人是劉闡在益州時,就跟隨在劉闡身邊的親衛。
他們本來大多都是游俠,后來因為身上犯了人命,劉闡為了養名,故而當初利用手中的權勢,為他們洗清罪責,編入自己的親衛之中。
這些人大多貪財好殺,在劉闡“輕財重士”的作風之下,他們在受到劉闡的招攬之后,就紛紛表示愿為劉闡效命。
經過數年的朝夕相處,雖然這上百位劉闡所養的死士,不是什么忠貞之士。
但在劉闡數年的恩養之下,劉闡對他們知根知底,而他們的命運也徹底與劉闡捆綁在一起。
同時在這百余人死士之中,還有著不少丹陽步卒。
他們是劉闡在清理了一部分“不聽話”的親衛之后,呂蒙選調江東軍中精英補充給劉闡的。
這時外身套著上好棉服,而后內中披著鎧甲的的劉闡,來到了外面的院落之中。
在他一出現后,他院落中的百余身穿黑衣的死士,就齊齊向他跪下行禮。
看著對其俯首稱臣的百余死士,劉闡豪氣頓生。
人數雖少,但出其不意之下,未必不能成事。
在劉闡出現后,一位親信對著劉闡稟報道,“司馬,探子已經探得,今日糜旸大宴關平諸將,已醉臥在縣府中。”
劉闡在聽得這個消息后,忍不住喜上于色。
自從糜旸與呂蒙休戰之后,至今已有好幾日。
一開始糜旸還擔憂呂蒙使詐,故而依舊日夜守在城頭之上。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糜旸正如呂蒙所預料的那般,心中的戒心開始慢慢降低。
自三日前開始,糜旸就下了城頭,令副將替其守城。
而他自己就在縣府中處理軍務。
隨著時間的繼續推移,糜旸的戒心越來越低。
甚至他都覺得城外的吳軍已經不足懼,等時日一久,自會退去。
今日在縣府中,他甚至還以安撫城內人心的名義邀請了城中諸多世家,軍中將校一同宴飲。
劉璋本來也在邀請之列,但劉璋生性淡薄,不想因為他的出現,而徒增麻煩,所以他婉拒了這事。
而糜旸在宴飲之上醉酒的消息,也正是從那些與劉闡有勾連的世家子弟口中得知。
這樣的糜旸,才符合劉闡對他的判斷。
糜旸畢竟也是從小養尊處優的人,依劉闡的判斷,糜旸之前鑒于呂蒙大軍的壓力,能夠在城頭之上日夜堅守那么多日,已是難得。
但當外患一無之后,糜旸又豈會再讓自己受苦呢
雖然他心中嫉妒糜旸,但糜旸自入公安的那一日開始,他的所作所為,所立下的種種功勛,不是他的嫉妒心可以抹殺的。
哪怕是劉闡,在心中也不得不認可糜旸是個很有才干的人。
對于這樣的人,劉闡心中是既忌恨又忌憚。
如今聽到糜旸已經醉臥縣府的消息,劉闡當然會感到開心了。
在劉闡看來,公安城中他唯一忌憚之人唯有糜旸。
今糜旸醉酒不省人事,其余如關平之輩,雖是關羽之子,但聲名不顯,一直默默無聞,實在不足為慮。
今夜,合該他得公安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