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糜旸說這是他的離間之計,王洪不解。
只不過糜旸點到即止,并沒有對此事作過多解釋。
他只要保證孫權看到了這封信就好。
而從孫權命人燒毀書信的舉動來看,他已經中計了。
糜旸故意在信中末尾點明,他知道全琮知道上書一事,就是要讓孫權心中對全琮起疑心。
在當世的三大君主中,面對懷疑的人,劉備會選擇查明真相,以信義感化,曹操會直接選擇人道毀滅,唯有孫權,最多疑,卻又多慮。
糜旸的那封信也許不足以令孫權對全琮起殺心,但卻足以令孫權陷入杯弓蛇影的境地中,就如后期他將死之時,看誰都覺得有可能背叛他一般。
只要做到這點就好了。
只要孫權對全琮起疑了,以全琮深厚的江東世家背景,哪怕是糜旸坐在孫權的位子上,都不會將此事當做單一事件看待。
更何況那天然對江東世家不信任,多疑陰狠的孫權呢
而只要孫權將他的疑心,遷移到眾多江東世家身上,那些江東世家出身的將領,在他懷抱疑慮的這短時間內,是不會得到他重用的。
歷史上的陸遜哪怕功勛卓著,對江東的穩定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卻最后也是因為孫權的疑心,被孫權活活罵死。
更何況如今聲名不顯的,在孫權看來沒那么重要的陸遜。
而且糜旸今日施下的這離間計,不單單是為了抑制陸遜。
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孫權的疑心越來越重了,他一定會犯下致命的錯誤。
兩軍對戰,上下離心,兵家大忌。
破孫之機將至。
糜旸遙望近幾日一直顯得十分陰沉的天氣,他想起了近幾日來,一直在軍中的那個傳言。
糜旸對王洪吩咐道“喚坦之前來見我。”
遙遠的荊北,此刻在漢水兩岸,正各自對峙著數萬大軍。
而在北岸的一方人馬,遠遠多于南岸一方。
兩岸大軍旗幟招展,戰馬嘶鳴,令兩岸的天空中彌漫著一股肅殺的氣氛。
在那水量已經不多的漢水之中,在水中灘涂之上,正滿布著兩軍將士的尸體。
這一幕證明著,之前兩岸的大軍,在這漢水中,正經歷過怎樣慘烈的廝殺。
在南岸的大營中,關羽正在召集著諸將商議著軍情。
而這時手中關羽手中,捏著一封來自對岸曹操寫給他的書信。
書信中不談軍事,皆是言往日在許都時關羽與他的種種往事。
曹操文才非凡,他的文字中充滿對往事的懷念與珍惜之情。
但就在這充滿溫情的書信正文之后,曹操附帶上了一張別箋。
這張別箋上只有八個字足下不死,孤心不安。
哪怕營外尸山滿布,在這充滿殺機的蕭殺天地之下,曹操也絲毫不掩飾他對關羽的愛重。
但就在深沉的愛重之后,曹操也絲毫不掩飾他對關羽那充滿忌憚的殺心。
看著那充滿殺機的八個字,關羽臉上澹然。
這不就是他所認識的那個曹孟德嗎
而孟德對他如此,他對孟德亦是如此。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