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權的帥令之下,公安城西門外的吳軍正在陸續撤退。
他們在各自將校的指揮下開始拆卸營寨,他們要將拆卸下來的營寨運往東營繼續安營。
吳軍這反常的這一幕,很快就被西門守將關平發現,然后將這個消息傳到了糜旸耳中。
糜旸在得到這個消息后,便來到了西門城墻之上。
糜旸于城墻之上,看著吳軍正在數百步外之外,熱火朝天的拆卸著營寨。
他略微一思索,就大致猜出了孫權的目的。
糜旸對身旁的關平言道,“孫權這是要圍三闕一。”
糜旸的判斷令關平點頭。
孫子兵法他與糜旸皆自幼熟讀,如今公安城外的三處吳軍大營都不曾有動作,自然不會是吳軍退兵的舉動,想來符合常理的就是孫權在圍三闕一。
但是這時候圍三闕一又有何用呢
想以此瓦解公安城內的軍心這不是笑話么。
不解的糜旸,于西門城墻之上,繼續觀察吳軍的動向。
只見一部分早先拆好營寨的吳軍們,他們運著拆卸下來的營寨繞城而過往著東面而去。
看到這一幕,糜旸激動得將手掌擊在身前的城垛上,他口中言道“吾計成矣”
看到糜旸突然這么激動,關平不解,他問糜旸道“子成發現孫權的意圖了”
面對著關平的疑惑,糜旸笑著解釋道“之前我設下離間計,便是為的讓孫權對他手下的將領們起疑。”
“之前我令坦之數次出城攻擊吳軍,也是在試探吳軍之軍心是否穩固。”
“那時吳軍人數雖多,但卻數次被坦之破屯,雖說有坦之善戰的緣故,但我想來,吳軍軍心不穩,定然也是原因之一。”
“今孫權無端于西城撤圍,表面上看,他是在圍三闕一。”
“但若孫權真是如此,他又何必命西城的吳軍繞城而過,前往東營呢”
“況且,吳軍西營中的將士只有部分前往東營中。”
“吳軍西營距東營最遠。按正常做法,西門守軍在撤圍之后,應該全部并入南北二營中才是。
吳軍東營中兵馬已經最多,孫權又何必多此一舉
他如此大費周章,繞城而過,就不怕我軍趁亂擊之嗎”
“既然他已經選擇冒險繞城而過,又不全部將西營吳軍調往東營。”
“故而我猜測孫權有此舉,圍三闕一是表象,他實際上是想讓西營中他放心的吳軍,前往東營中拱衛他。”
“如此足以證明,吳軍中已經上下離心。”
“可破矣。”
聽完糜旸的分析之后,關平恍然大悟,他臉上流露出興奮之色。
打吳狗什么的,他最喜歡了。
他馬上對糜旸言道,“子成,吾是否要領兵出城趁亂擊之”
沒想到,糜旸在聽到關平的這個建議后,卻擺擺手言道,“不然,坦之應立即率軍如之前一般,突襲吳軍東營。”
見糜旸如此說,關平訝然。
但糜旸卻沒有解釋太多,他先指了城外密林,而后拍著關平的肩膀道,“務必要勐攻,攻到讓孫權覺得我軍已再無余力”
關平朝糜旸所指的方向看去,他明白了糜旸為何阻止他趁亂出城擊敵。
因為西門之外密林眾多,極容易深藏伏兵。
明白了糜旸的顧慮之后,關平也不再遲疑,他在對糜旸一拜后,就下了城門領兵去了。
在關平走后,糜旸馬上命人召來了于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