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其名而奪實權,老政治家的手段了。
在數萬大軍行軍的隊伍之中,王洪此時正在糜旸身邊。
王洪不僅是糜旸的好友,更是糜旸在當世的第一位嫡系心腹,所以兩人的關系很是親近。
王洪駕馬行在糜旸身旁,他見這時周遭無閑雜人等,因此便對糜旸低聲言道“將軍,大王這次對將軍的封拜有點低了。”
“公安一戰,將軍之功足以名震天下,如今卻僅僅為一偏將軍。
而那關平為將軍副將,軍職卻在將軍之上,這實在太不公平了。”
王洪在那日的高臺封賞之中,因出使五溪蠻及守城之功,被劉備命為上庸縣令,因這時戰事未罷道路未通,所以來日再去上任。
王洪在內心中已經將自己當做糜旸的私臣,所以覺得劉備的封賞不公,為糜旸暗中抱不平。
見王洪如此說,糜旸卻絲毫不在意,劉備的封賞雖然表面上看來對其不公平,但其實不然。
單單封侯一事,已經體現了劉備莫大的恩賞。
糜旸公安一戰立下的功勞再大,亦比不過諸葛亮。
沒有諸葛亮,就沒有今日的劉備,但憑借著諸葛亮的功勞,他至今亦尚未封侯。
如今在劉備麾下僅僅四方將軍及死去的龐統有爵位而已。
而且劉備封給糜旸的是關內侯,而不是亭侯。
雖然與亭侯相比,關內侯的食戶遠遠不如,但關內侯,按侯爵制僅低于列侯。
這就意味著,一但糜旸再立新功,劉備再想給糜旸封爵,那糜旸很有可能會成為列侯。
徹侯就有可能是縣侯,以一縣之地封國,乃是公王爵位之下人臣之巔峰。
當初魏王曹操未稱公王前,他的爵位亦僅僅是縣侯而已。
如今糜旸才二十歲,二十歲成為關內侯。
劉備幾乎是在暗示糜旸,暗示天下人,糜旸有可能會成為他麾下的第一位縣侯。
這種爵位封賞對糜旸來說已經不低了。
至于將軍稱號,按糜旸今次立下的功勞,重號將軍不大可能,至于雜號是可以的。
只是糜旸畢竟資歷尚淺,關平能一躍成為雜號將軍,除了他功勛大,還因為他在軍中多年的緣故。
漢代封賞有個錄前后功的慣例。
意思是這次封賞因為某種原因做得不完美,那就先攢著,等來日逐步升遷。
也就是說,哪怕糜旸將來什么都不做,隨著年齡的成長,資歷的提升,憑借此功,他也能吃老本吃成重號將軍。
甚至吃成劉備死后的輔政大臣
面對著王洪的抱怨,糜旸在馬上笑了笑說道“子狹,人當不慕虛名而取實利。”
“今吾雖未一躍成為雜號將軍,然蒙大王恩寵,命我一偏將軍可轄兵上萬,且兵員、將左可自行挑選,這點對吾來說,便是最好的獎賞。”
亂世之中,兵馬在手,才是第一要務。
不說關平的牙門將軍,就說李嚴的輔漢將軍這等尊貴的雜號,手下兵馬亦不能超過五千之數。
像馬超、于禁那樣,位分很高,但手中沒有實權有什么用。
而后糜旸又對著王洪言道“大王明知你是我心腹,卻任命你為上庸縣令,其中意味你不懂嗎”
說完這句話,糜旸見王洪已經若有所思,便不再言語。
前日高臺封賞,糜旸已經得到的太多了,只是常人不懂得體會而已。
劉備已經在為將來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