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王道是否適合當世,我既然已經選了這條路,那便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至死不悔。”
劉備的這番話語,落在他身后的糜旸耳中,令糜旸心中浮現了巨大的感觸。
今日的他,不是如前世一般,在冰冷的史書上,在一些嘩眾取寵的營銷號中,去揣度著劉備的為人。
他今日是在站在劉備身后,而后親耳聽到劉備闡述他的心志。
無疑這種親身經歷所帶來的震撼,是之前糜旸所從未體會過的。
這便是漢昭烈帝嗎
只有來自后世的糜旸知道,劉備今日所說的話,并不是一時激憤,亦不是收攬人心。
他是真的在用他的一生,他的生命在踐行著他所奉行的仁義。
歷史上他的死因,也是因為他發動了一場仁義的戰爭。
劉備最終死在了,他所追尋的王道的道路上。
可劉備的話語落在曹操耳中,只引得他一陣輕笑。
多少年過去了,劉備還是如此天真。
曹操與劉備都是當世之雄,自然都不會被對方的三言兩語影響了自己的心志。
但曹操面對劉備這副堅韌不拔的態度,心中也不禁對劉備佩服不已。
曹操從劉備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劉備一輩子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征戰不休。
而他曹操不也是,為了心中一統天下的志向在征戰不休嗎
自古以來,從沒有什么千秋萬代,唯一不變可以永久傳承的,正是心中的志向。
這時,本來晴朗的天上忽然陰云漠漠,好似驟雨將至。
曹操看向那陰云密布的天際,他發現天上烏云有一處神似兩條天龍懸掛相爭。
心有所感的他指向那處對劉備言道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方今初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
“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今天下英雄,唯玄德與操耳。”
“只可惜雙龍相爭,必兩敗俱傷。”
“今兩軍相爭已久,雙方軍民皆疲憊不堪,不如暫且罷兵,來日再戰。”
“今日你我煮酒相會論志,或可傳為一時佳話。”
“現吾以佳釀為引,神龍為喻,漢水為界,愿與玄德定下停兵之約,兩家可共罷兵休養生息。”
說完后,曹操舉起身前的佳釀敬向劉備,“不知玄德意下如何”
面對曹操提出的兩家共同罷兵的建議,劉備并沒有感到太大意外。
因為自從孫權兵敗后,獨木難支的曹操想退兵才是正常的表現。
只是劉備也沒有馬上應承曹操,他在思考利弊。
劉備想到如今荊益兩州,因為連年大戰已經士民皆疲,的確需要休養生息。
而要想擊潰曹操并不是一時之功,沒有強大的國力支撐,遷移日久,變數難料。
而且荊州內部還有許多隱患要處理。
故而劉備最后亦舉起酒杯敬向曹操
“那就以漢水為界,你我兩家暫且罷兵。”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