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兩贏的建議,曹操當然沒有理由拒絕。
只是兩家互換人口,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頗為復雜。
例如劉備一方拿出多少魏軍俘虜,而曹操一方又出多少民眾,這便是件值得探討的事。
畢竟劉備所俘虜的大多都是青壯戰兵。
雖說襄樊一戰,加上多日的囚禁生涯,已經把數萬魏軍俘虜,打的對荊州都有心理陰影了。
但這些戰兵放回去修養一段時間,將來拿來打孫權還是不錯的。
而曹操當年所遷徙的民眾中雖然也有不少青壯,但更多的是老弱婦孺。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就不能按一比一的比例換。
只不過這些是臣子該研究的事,對于這些雜事,曹操并不想關心太多。
他只需要最后對臣子獻上的方案,拍板決定就好。
曹操將這事交給了蔣濟。
在得到曹操的委任之后,蔣濟立即離了王帳,在他的帳內召集了丞相府的諸位僚屬。
他在諸僚屬面前,畫出了一個遷徙民眾的大致框架。
那便是當初由南方遷徙來的民眾中,要盡量將那些出身貧寒,或者身有短缺的民眾混入其中。
此舉是預防劉備從這些民眾中,發現什么人才。
出身貧寒者大多目不識丁,身有短缺者大多心中自卑,在這兩者的條件之下,基本不可能出現什么人才。
蔣濟真是曹操的忠臣,他做得每件事都在為曹操考慮。
在大致定好這個框架后,蔣濟便以丞相主簿的身份,命丞相府中的諸僚屬,前往汝潁一代的屯田民戶之中,盡快統計出此番可以遷徙人員的名單。
隨著蔣濟一道道的命令發出,許多丞相府僚屬,帶著命令從大營之中駕馬而出,開始快速往北方而去。
而當所有僚屬都離去后,蔣濟方才得以短暫的休息。
在蔣濟得空之后,司馬懿來到蔣濟的帳中,對其問道“子通前日出使對岸,觀劉備此人如何”
蔣濟與司馬懿曾共為曹操東西曹長吏,有著一段很長時間的共事,因此兩人私下里關系不錯。
見司馬懿問及劉備,蔣濟回憶起了那日在漢軍帥帳的經歷。
他臉上流露一些敬佩,對司馬懿答道“劉備寬仁,能得士心。”
因為與司馬懿的私交,所以蔣濟對司馬懿說出了心中真實的想法。
司馬懿在聽完后,面上不露聲色,繼而再問蔣濟道“那子通可曾見到糜旸”
蔣濟回憶起那日的大帳情形,在劉備下首不遠處就有一位二十左右的年輕人,想來那人便是糜旸了。
因此他點點頭。
見蔣濟看見過糜旸,司馬懿便邀請蔣濟為其畫下糜旸的外貌。
蔣濟雖然不解司馬懿此舉何意,但面對好友的請求,擅長繪畫的他,也不推脫。
不久之后,蔣濟就畫好了糜旸的畫像。
在得到糜旸的畫像之后,司馬懿臉上才第一次流露喜色。
之前他雖然就在公安城外,但一直被呂蒙關在大營中,所以并沒有見過糜旸。
蔣濟見司馬懿得糜旸畫像而喜,不知何故,便問道“仲達要糜旸畫像是何意”
司馬懿言語中推脫道“師兒少年心志,聽聞糜旸事跡之后,一直想看看他長什么樣,故而求我為其尋得畫像。”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在司馬懿如此說之后,蔣濟聞言點點頭,便不再言語。
后來司馬懿從蔣濟營帳中告辭走出,回到了自己的大帳之中。
在司馬懿一回到自身營帳中之后,他的兒子司馬師立馬就上前對其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