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口城外的港口之上,矗立著一處大營。
這處大營中,屯扎的便是不久前抵達的兩萬漢軍。
這時在大營的主帳之中,兩萬漢軍的主將關羽正在撫髯對著下首的糜旸言道
“子成,果不出你所料,這猾虜無信,反復無常,竟然真就對質子一事有反悔之意。”
在糜旸的首次采用之下,“猾虜”作為孫權的外號,已經被整體漢軍所熟知,如今凡是漢軍中不齒于孫權的將率,皆是用“猾虜”稱呼孫權。
糜旸在聽完關羽所說之后,口中亦是言道“孫權小人,素無信譽,乃是人盡皆知之事。”
“加其狡猾,故而多加防范總是無錯。”
“只是令旸沒想到的是,猾虜竟然妄想寫信誆騙大王,真是惹人嗤笑。”
糜旸的言語令關羽的臉色亦浮現了不屑的笑容。
之前糜旸雖建議劉備為了防備孫權欺詐,故最好派遣大將,將孫登親自接回。
但那時漢水北岸的魏軍并未完全退卻,所以劉備為了穩妥起見,并沒有馬上安排關羽與糜旸率兵東下。
劉備也沒有將這件事告知諸葛瑾。
而就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令劉備出乎意料的事。
劉備本來只是順手寫了一封信,想詢問一下孫權何時將孫登送來荊州。
若是提前知道孫權送孫登的時間及交接地點,劉備亦好安排下一步的交接工作。
結果令劉備沒想到的是,孫權面對一封正常的來信詢問,竟然連續發了兩封回信。
雖然孫權在信中言辭懇切,并隱約以當世名士孫邵與張昭的名聲作保,但孫權的這番舉動卻讓歷經世事的劉備頓生警惕之心。
本來糜旸的建議在劉備看來是有備無患,但在孫權曖昧不清的態度下,劉備幾乎已經斷定孫權是在故意拖延時間。
于是在近來漢水北岸的魏軍已經退卻的差不多后,劉備當即命關羽與糜旸率軍進至夏口,以兵威讓孫權交出孫登,讓他不要妄想再做任何拖延。
歷史上,類似的事件發生在曹丕與孫權身上。
當時孫權因為恐懼劉備東征,便遣使向曹丕求和,曹丕在答應孫權的求和后,就要求孫權遣子入朝為質。
孫權嘴巴上答應的好好的,結果卻一直在行拖延之舉。
結果等到夷陵之戰結束了,曹丕竟然還懷抱著孫權會遣子入朝的想法,直到被孫權反復欺騙多次之后,曹丕才幡然醒悟,怒而興師東征。
但那時孫權早已取得兩場大戰的勝利,吳軍士氣如虹,加上他已經布置好了各防線,所以最后曹丕的數十萬大軍只能飲恨而歸。
縱觀全場孫權欺詐曹丕事件,孫權全程是將曹丕在當做猴一樣在耍,曹操要是知道他的兒子有這番作為,估計都得被氣的活過來改立太子。
正是孫權有這種前科在,所以那日糜旸才特意提醒劉備要將兵迎質。
沒想到孫權還真的如歷史上一般,想再來個國際詐騙桉。
但劉備可不是曹丕,哪怕沒有著糜旸的提醒,劉備都有可能看穿孫權的把戲,更何況在經過糜旸提醒之后呢
糜旸看著關羽的臉上浮現了不屑之色,他對著關羽言道“我軍到達夏口已經有數日,想來我軍的動向已經被孫權知曉。
為了保守江東,有我兩萬大軍之威脅,孫權最后亦只能將孫登乖乖交出。”
糜旸有這番判斷乃是基于事實出發。
歷史上曹丕在孫權的詐騙之下,給了孫權足夠的時間布置防線,而且歷史上的孫權并沒有公安之敗。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如今孫權剛剛大敗一場,加上兩萬漢軍來的如此快,孫權估計還沉浸在他計謀得逞的美夢里,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是沒辦法再有所推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