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年間,許慈與許靖等一道來到蜀地。
劉備平定蜀地后,益州地方歷經喪亂破壞,學問之事久廢不舉。
于是劉備聚集法典圖籍,淘汰各家學說,并且任命許慈、胡潛同為學士,與孟光、來敏等一起掌典文獻古籍。
劉備的本義是希望這四位名士,能夠同心協力,恢復蜀中一地的文學。
但許慈性格狹隘,加上當時正是百業草創之際,學術商討動輒就引發不少疑議。
所以在那四人中,許慈、胡潛經常互相爭勝攻擊,忿爭毀謗,聲色俱厲。
兩人之間書籍從不互通有無,有時還尋釁廝打,以此震懾對方。
正如劉備所評價的那般許慈雖博涉多聞,然德業不佳,僅為一時之學士。
許慈的為人劉備知道,諸葛亮也知道。
聽到許慈的話后,諸葛亮的眼睛逐漸睜開,而后諸葛亮看向了許慈。
諸葛亮的目光雖溫和,但他的那雙眸子深沉如水,在這樣的目光注視下,許慈一時間竟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許慈感覺好像自己心底間的所有秘密,都被看穿了一般。
諸葛亮看向許慈后,他言道
“仲直今日身體抱恙,故而未曾前來。”
聽到諸葛亮的話,許慈的臉上浮現焦急之色。
他以為諸葛亮被蒙蔽了。
許慈接著對諸葛亮言道“前幾日,周群還經常出現在各大宴席之間,高談闊論,絲毫不顯病態。”
“大王王駕回歸的日期,將軍數日前就曾宣諭百官過。”
“周群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今日告病,將軍難道不覺得疑惑嗎”
“我料彼定是因為上次之事,而對大王心懷怨懟,故而今日才特意不來迎接。”
聽完許慈的話后,諸葛亮的臉上并沒有浮現怒色,而是依然平靜如水。
諸葛亮對著許慈言道“許公想來是多慮了。”
面對諸葛亮的不以為意,許慈臉上的焦急之色愈濃。
他今日會主動在諸葛亮面前,彈劾周群有不敬劉備之舉,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周群往日里多與他作對。
第二個原因是周群往日里仗著自身在益州的名氣,對諸葛亮的施政方針多有抨擊之舉。
對于諸葛亮,許慈是真心敬重的。
故而他發現今日周群假意托病未來后,便想著提醒諸葛亮這一點。
心懷怨懟,不敬王上這一點,罪行可大可小。
只要諸葛亮利用的好了,是足夠讓周群受到苦楚的。
甚至可以一舉拔除掉這個,往日里一直誹謗新政的狂徒。
許慈覺得他今日彈劾周群之舉雖然有私心,但對諸葛亮亦是有利的。
畢竟周群在益州名聲不淺,他往日里的誹謗給諸葛亮的施政造成了不少阻礙。
他本以為諸葛亮聽到他的彈劾后會開心,豈不料諸葛亮是這副不在意的樣子。
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也許是諸葛亮還不理會他的深意吧。
想到此,許慈見目前周邊無旁人,因此他便壓低聲音對諸葛亮言道“周群狂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