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第一反應肯定覺得,是有人在離間他與曹操的父子之情。
在劉禪的心目中,于諸位長輩之中,他最信任的便是從小教導他禮儀、處事的諸葛亮了。
盡管今日劉禪沒有出城迎接劉備,而是繼續留在崇文殿中學習,但他的思緒其實早就不自覺的飄到城外。
劉禪身穿一身錦衣袍服,安靜的坐在坐席上看著對面已經垂垂老矣的尹籍。
劉禪繼承了劉備不俗的相貌,又因為身份貴重,所以當他穿著華衣錦繡之時,雖然年紀尚輕,但他已經開始散發出一股貴氣。
現在劉禪的目光大部分都注視在對面的尹籍身上,但當尹籍低頭翻閱典籍之時,劉禪總會悄悄的將目光朝著殿外望去。
聽說今日父王將表兄一并帶回來了,怎么還沒回宮呢
想念著某人的劉禪在坐席上有些坐不住,而他這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亦被對面的尹籍所察覺到。
尹籍是一時名士,他的性格溫和,往日中并不嚴厲。
但他也知道劉備對劉禪的期望很重,所以他看到如今劉禪這副走神的樣子,心中有些不滿。
今日他所教授的內容,乃是兩漢以來的官職總考。
將來劉禪是要成為一國之君的,官職為君王之權柄,面對這么重要的內容,劉禪怎么能走神呢
尹籍輕咳幾聲,將劉禪的目光從殿外拉回來,而后尹籍對劉禪言道
“今日臣所講的內容,乃是我大漢之重要官職,太子身肩國運,應當認真傾聽才是。”
“不可走神。”
因為尹籍的輕咳,劉禪的思緒被重新拉回了殿內。
面對尹籍有些嚴厲的教育,劉禪臉上并沒有浮現怒色。
他在聽到尹籍的教訓之后,主動起身對著尹籍一拜道“禪知錯了,還請老師息怒。”
劉禪在對尹籍行禮的同時,臉上亦浮現了真誠的愧色。
看著劉禪的這副表現,尹籍臉上的些許不滿漸漸消散。
尹籍撫須在心中想道“也許太子并非聰明絕頂之輩,但其仁愛下士之風,深得大王真傳呀。”
尹籍并不是腐儒,不會因為劉禪一點錯誤就抓住不放,在劉禪認錯之后,他讓劉禪重新坐下聽他講學。
在劉禪重新坐下后,尹籍為劉禪講解起了尚書臺這個機構。
尚書一職,起源于秦朝,漢承秦制,尚書一職亦流傳下來。
當年漢世祖劉秀鑒于西漢晚期的權臣專政,有意削弱相權。
在劉秀的步步削弱之下,太尉、司徒、司空雖居三公高位,名為相,但實際權力則逐漸移于尚書。
在這樣的情況下,尚書臺這個機構應時而生。
自漢世祖之后,尚書臺的機構組織不斷完善,已經在事實上成為了中央政府的中樞機構,號稱中臺。
“天下樞要,在于尚書。”
在講完了尚書臺這個機構后,尹籍又為劉禪講解起錄尚書事名稱的由來。
錄尚書事一名由來始于漢武帝時期,那時稱領尚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