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這句話,讓他身前曹丕的身子俯的更低了些。
他知道他從來就不是他父王心中,最滿意的太子。
在感慨完這句話后,曹操轉眼看向曹丕身后的群臣,開口下令道“卿等全部退下,孤有話要與太子說。”
雖然曹操這時的語氣很是虛弱,但因為大殿之中的寂靜與特殊構造,他的王令最后還是清晰無比的傳入每一位大臣耳中。
在曹操的王令之下,殿中所有臣子開始向殿外退去,就連曹操的貼身護衛許褚亦退出了殿外。
不久之后,在空蕩的大殿之中,只剩下曹操與曹丕。
曹操抬起虛弱的手,口中發出呼喚讓曹丕上前來。
在曹丕來到他遲尺之旁后,曹操用期待的眼神看向曹丕道“今劉備與孫權已升壇盟誓,你繼位后面對這個時局該如何決策”
“若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你會先劉備還是先孫權”
就在孫權與鄧芝盟誓后的第二日,與夏口盡在遲尺的江夏太守文聘便知道了這個消息。
在知道這個消息后,他馬上命信使快馬加鞭將這個消息報給曹操。
那時曹操正在返回鄴城的途中,他在半路上收到這個消息后,當即口中發出一聲感慨
“南方二賊,欲著火爐耶”
而就在曹操到達鄴城后沒多久,曹操就收到了孫權送來的一封信,那信中盡是辱罵之語。
在天下三大諸侯中,雖然孫權年紀最輕,但要是論刻薄尖酸,他乃是三大諸侯之冠。
歷史上他就曾將與他同床共枕數十年的王夫人,給活生生罵死過。
所以當孫權親自寫的辱罵之語傳到鄴城中時,立即在鄴城中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諸臣皆憤憤不平,請求曹操出兵討伐孫權。
當時曹丕的情緒亦相當憤慨,不管是出于演戲還是真情流露,面對著君父被辱罵,他都不可能無動于衷。
只是面對著群臣的群情激奮,曹操卻將這件事壓下來,他知道現在絕對不是發兵的時候。
他是個成熟的政治家,不會輕易被個人情感所左右。
現今曹操問曹丕他死之后,面對孫劉聯盟該如何做,便是想看看他內心中真實的想法。
雖然說曹丕的太子之位已經穩固,就算曹丕的回答令他不滿意,他為了魏國社稷的穩固也不會換太子,但他還是能在死前提點曹丕一二的。
曹丕跪伏在曹操的身前,他知道曹操突然問他這個問題,為的便是考教他的戰略眼光。
類似的考教,從曹操拿下河北后,就從來沒停息過。
在過去的時間中,曹操時不時的考教耗盡了曹丕的心力,令他有時亦感到厭煩,但為了太子之位,曹丕終于還是撐到了今日。
只是讓曹丕沒想到的是,到了這一刻,他敬愛的父王還在想著考教他,難道說到現在父王還不相信他的能力嗎
曹丕的心中有著傷心與不解,但為了不在最后一刻前功盡棄,曹丕想起了賈詡的教誨,他恭敬地對著曹操回答道
“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若將來兒子撫臨率土,將綏之以文德而待其變,則平之不難矣。”
“劉備、孫權雖南方陋國,然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彼等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
用兵之道,先勝后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若貿然出兵,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
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兒子以為當今宜先文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