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清理之下,如今在鄴城內外,擁護漢室的力量已經遭受重創,再不足為慮。
但是鄴城是清理差不多了,作為擁護漢室的大本營許都,想來還殘留這一些“擁漢派”。
為了心中的那個野望,曹丕覺得司馬懿的建議很有可行之處。
司馬懿的第一個建議,已經讓曹丕有所意動,這讓曹丕對司馬懿今晚的到來,懷抱著更大的期望。
曹丕對著司馬懿言道“仲達可還有良策”
司馬懿看著曹丕臉上的意動之色,他知道自己的建議已經引得曹丕的贊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當然要繼續建言。
而他接下來的這個建議,絕對會讓曹丕更加意動。
司馬懿對著曹丕言道“大王可有稱帝之意乎”
因為內殿中目前僅有兩人,所以司馬懿的聲音并不大。
但當他的聲音傳到曹丕耳中時,卻讓魏王曹丕的身軀都有些顫動。
他猶如聽到了這世間最美好的樂章一般。
在聽到司馬懿的話后,曹丕馬上對司馬懿言道“仲達慎言”
只是曹丕雖然是讓司馬懿慎言,但從他臉上的激動之色來看,他更想著司馬懿繼續說下去。
九州至尊,上天之子,禮樂征伐自其而出,面對這樣的一個個頭銜,曹丕又怎么會不動心呢
在最后,他見四下無人,及司馬懿又是自己的心腹,所以對著司馬懿言道“稱帝一事,茲事體大,不可貿然而舉。”
曹丕的回答證明了,他心中絕對有著稱帝之意。
其實不僅是曹丕,就是曹操在世時,他也未嘗沒有動過沒有類似心思。
歷史上在曹操與孫權聯和擊敗關羽之后,孫權向曹操稱臣,而陳群與桓階就借助著這個時機,紛紛上書請求曹操稱帝。
雖然曹操最后拒絕了那個提議,并且說出了那句流傳甚廣的“若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
但若是曹操真沒有意向稱帝,他又何必說出這種話呢
要真是大漢忠臣,不應該是將陳群與桓階下獄嗎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時陳群與桓階作為天下的大名士,他們用的是公開上書的方式,勸曹操稱帝。
這一點足以說明,當時在魏國內部早就有勸曹操稱帝的言論,并且曹操對這些言論保持曖昧態度。
不然于公于私,陳群與桓階都不可能冒著家族清望被毀的風險,敢率先公開上書曹操勸他稱帝。
雖然由于今世的歷史發生改變,曹操的那句名言沒機會說出來。
但魏國內部讓曹操稱帝的言論早有流傳這一點,并沒有改變。
這件事曹丕亦是知道的,正因為知道,他才不敢輕率做出行動。
只是司馬懿既然敢主動提出這個建議,那他必然是有著說服曹丕的把握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