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疑,這明明白白犯了誤軍之罪。
糜旸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并沒有因為他們是公安舊部,就對他們手下留情。
他當即命令王安將這幾名軍司馬全部抓起來,然后當眾宣讀罪行之后,斬首示眾。
在那幾名身為公安舊部的軍司馬,因犯了七斬令被王安當眾斬首之后,軍中士卒盡皆震栗。
軍司馬,乃是一營主將之下的最高統兵將校。
而且這幾名軍司馬身份不同尋常,乃是公安舊部,是主將糜旸的嫡系部隊。
糜旸對公安舊部有多看重與信任,軍中士卒從之前他的安排中就可以看的出來。
目前整支大軍中能叫的上名的中下層軍官,全都是公安舊部。
但就是這樣有著兩層不同尋常的身份之下,糜旸在他們幾人犯了軍法之后,還是毫不猶豫的將他們斬首示眾。
這個舉動在近萬大軍心中,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七斬令,真的是法不容情
在這樣的震懾之下,近萬大軍的軍紀明顯好了許多,并且這近萬大軍心中都對七斬令開始浮現畏服的心理。
軍紀嚴無妨,只要做到公正嚴明,自然而然就會讓眾將士信服。
在看完手中的竹簡之后,糜旸并沒有再發現一些有嚴重違反軍紀的將士存在。
因此他便對著王安言道“如非觸犯七斬令者,以后相應處罰你可自行處理,無須再上報于我。”
七斬令是糜旸定下的,最嚴重的軍紀處罰措施。
但要想維持一個大軍正常運轉,單單靠七斬令是不夠的,治軍如治國,相應的軍紀還有很多。
而那些軍紀大多只是針對小錯誤設立的,處罰措施不嚴重,所以糜旸可以放心交給王安自行處理。
王安在聽到糜旸的話后,神色恭敬的便告退離去。
在王安離去之后,糜旸看向帳內的丁封。
丁封是丁奉之弟,當初一起在公安城外為糜旸所擒獲,后來與丁奉一起投降了糜旸。
對于丁奉兄弟的投誠,糜旸說不上多信任,但也不會有太多懷疑。
其實丁奉兄弟會選擇投效自己,無非就是看重自己的威名,想跟著自己建立一番功業。
所以丁奉兄弟對自己的忠心,是與自己未來的成就息息相關的。
如果自己能不斷建立功業,那么丁氏兄弟就會對自己死心塌地,反之,良禽擇木而棲。
這一點才是當世大多數有才之士的共同做法,真正的忠貞之士有,但很少。
因為深知這一點,所以糜旸對丁氏兄弟雖談不上多信任,但亦會有相對應的重用。
在將丁奉派去輔左鄧艾之后,糜旸就將丁封編入他的親軍之中。
這時在大帳之外,河谷中受訓士卒的叫喊聲一陣陣傳入大帳中。
那陣陣叫喊聲落在丁封的臉上,令他臉上充滿了向往之色。
看到丁封的這向往之色,糜旸心中有一件任務想交給他去辦。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