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誘敵出城野戰,在野戰中大敗敵軍,隨后尾隨潰軍趁亂破城,這的確是個很好的戰術。
見這個眼高于頂的名將,還會對自己主動流露笑容,糜旸心中對魏延的認識多了一重。
也是,也許魏延情商不算高,但不代表是那種龍傲天性格。
現在的自己與魏延相比,除了軍職與資歷有所差距之外,其他方面并不比魏延差。
在戰功與威望一項上更是猶有過之。
魏延這個人的性格,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
只要你有與我平等對視的資本,那我就會重視你。
只要你有強過我的地方,那我就會服從你。
例如歷史上魏延對諸葛亮,雖然因為諸葛亮經常不采用他的計策,有所怨言。
但在北伐期間魏延可是指哪打哪。
魏延看向糜旸繼續說道“往年成都中“太子四友”之名,延曾聽聞過。
之前延還以為這只是所謂的養名虛詐手段,做不得真。
現今子成先破吳軍,再定漢興,足可以見子成之才非假。
然其余三友,只怕是徒有虛名。”
依照魏延的性格,讓他夸獎人是很不容易的。
只是糜旸聽完魏延的夸獎后,他總覺得哪里有些不對。
這魏延夸人的方式,怎么有點奇怪。
不過想想魏延的為人,糜旸也在不在意這點了。
歷史上諸葛亮死后,魏延與楊儀爭執再起,互相控告對方謀反,當這個消息傳回成都時,劉禪猶豫不能決。
但相比于劉禪的猶豫,當時清一色的朝廷重臣全都是支持楊儀的。
蔣琬與董允這兩位朝廷重臣,更是用自己的身家性命為楊儀作保。
蔣琬、董允兩位重臣的私德不差,而且楊儀也很高傲,很多人不喜歡的他性格。
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蔣琬與董允寧愿保舉楊儀而懷疑魏延,這可見魏延的在同僚中的印象是有多差。
要不是得到絕大部分朝廷重臣的支持,楊儀怎么敢在沒有得到皇命的情況下,對位高權重的魏延趕盡殺絕,并將他夷滅三族呢
不提魏延歷史上是否真的想謀反,他的性格的確是他最大的弊病。
魏延是很有才能的,但他最后能成為一員名將,與劉備和諸葛亮對他的維護密不可分。
在聽完魏延的夸贊后,糜旸對著魏延微微一笑,他對著魏延問道
“鎮遠將軍在得知漢興郡無危后,還繼續率軍到達西城之外,想來不會是專門來贊譽我的吧。”
大軍出行,必有斥候,西城三日前就已經拿下,魏延是不會不知道這個消息的。
魏延的性格是有著缺陷,但他絕不會無的放失。
果不其然,在糜旸問出那句話后,魏延對著糜旸問道“關內侯可知北伐四道”
見魏延問起自己北伐四道,糜旸點點頭。
魏延口中所說的北伐四道,乃是劉備拿下漢中后,一直在開通的四條漢中通往關中的要道。
劉備在稱王后,為了將來的北伐,他命魏延在漢中地區建立了北伐的軍事基地。
話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