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的話,進入子午道中的大軍,很可能會面臨險境。
正是因為這種顧慮,所以劉備盡管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有著贊賞,卻不得不進行擱置。
魏延亦知道劉備的顧慮,但在他心目中,“子午谷奇謀”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當然一開始因為關中的主將是曹彰,所以魏延去年想的僅僅只是率偏軍,與劉備的大軍會師于潼關。
但最近有消息傳來,曹丕有任命夏侯楙代替曹彰坐鎮長安的舉動,在得知這個消息后,魏延的心思就大了起來。
在心思大起來的情況下,魏延就想著務必要促成劉備采納他這條計策。
于是乎,剛剛成為漢興太守的糜旸進入他的視線之中。
在魏延的印象中,糜旸成名以來的用兵風格就是出其不意。
而且糜旸的表現,讓魏延覺得糜旸是有謀略的,這一點讓魏延覺得糜旸有贊成他這條計策的可能。
不是魏延看重的人,他是不會跟那人“商量”這條計策的。
況且子午道就在糜旸的轄區之中,而且糜旸又深得劉備信任,所以他的這條計策若能得到糜旸的大力支持,那么劉備采納這條計策的可能性是會大增的。
這才是魏延執意要見到糜旸的真正原因。
只是魏延的性格說不出請求糜旸的話語,他最后只讓糜旸“據實以答。”
面對魏延讓自己據實以答的要求,糜旸臉上澹然地答道“來日如何進軍,大王自有計較,不是臣下該私下商議的。”
按照今世的情況,將來劉備北伐之時諸葛亮很可能會留守成都。
而劉備當初既然能采納法正的奇襲定軍山之策,說明劉備亦是喜歡冒險的君主。
當初的定軍山之策,看起來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冒險多了。
所以如果自己大力支持魏延的計策,那劉備的確是很有可能采納魏延的這條計策。
但是任何計策想要成功,必須要因時制宜。
來日北伐時的場景誰都無法預料,也許曹丕會親征呢
所以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糜旸不想貿然許諾魏延什么。
而魏延亦看出了糜旸口中的推脫之意,他的眉頭一皺,只是最后他沒有說什么。
見此番東下,沒有達到自己的另一層意圖,魏延有些不喜。
在不喜之下,他直接下令大軍回返。
糜旸還在船上,魏延卻直接下令大軍回轉,這明顯是逐客令了。
在逐客令之下,糜旸領著數百親衛回到了自己的船上。
在剛回到自己船上后,糜旸身旁的丁封,便臉有怒氣說道“論戰功威望,將軍遠遠在他之上,他也太過無禮了。”
聽著丁封的話,糜旸看著那漸漸遠去的魏延艦隊,臉上卻很是澹然。
這不就是魏延嗎
不然是怎么做到全臣皆敵的。
糜旸沒有理會丁封的抱怨,也沒有計較魏延的行為,他讓自身的船隊回返西城。
西城百廢待興,還有許多事等著他處理呢。
糜旸與魏延的第一次會面,最終以不歡而散而結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