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為穩妥計,我就不能貿然做出舉措。”
夏侯尚的回答令滿寵的臉上浮現喜色。
方才夏侯尚急切三問,還讓滿寵以為夏侯尚初掌大權,有急于立功的心理。
現在看來,夏侯尚或許有急于立功的心理,但并不是莽撞之人,這點讓滿寵感到心安。
因此滿寵對著夏侯尚誠服一拜,隨后他便離開了縣府之中。
因為武當縣與敵境接壤,所以按照一般慣例,邊境縣城不設縣長,乃是由駐軍將軍統管軍政。
夏侯尚是征南將軍,又是荊州刺史,位分遠在滿寵之上。
當夏侯尚到來后,武當縣中的主將當然應當由夏侯尚擔任。
而在滿寵離去之后,夏侯尚看著空蕩蕩的縣府大堂,他回想起去年漢水上的場景。
那日武帝帶著他與曹真,一同駕著一舟艨艟在漢水上與劉備相見。
那時候,跟在劉備身后的便是糜旸與關平。
關平不足慮,雖說關平因為公安一戰,身為糜旸副將的他亦名聲大噪。
但在世人眼中,關平之所以會立下那般戰功,只因為是遇上糜旸這個好主將而已。
那時在漢水之上曹操身后,夏侯尚的目光便一直是注視在糜旸的身上。
夏侯尚知道武帝帶他與曹真一同前往會見劉備的原因是什么,為的不就是讓他二人看清他們來日的對手糜旸嗎
那一日曹操的那句叮囑,至今還回蕩著夏侯尚的腦海中。
“記住他,以后他會成為你此生大敵。”
曹操作為夏侯尚這輩子最尊敬的人,他的叮囑夏侯尚一日不敢或忘。
但這并不代表他會因此懼怕糜旸。
相反的在夏侯尚的心中,他一直有想著為大魏提早除去這個心腹大患的想法。
世上沒有養賊自誤的道理。
而且就算沒有曹操的叮囑,夏侯尚也會將糜旸當做他的眼中釘。
夏侯尚是夏侯淵的堂侄。
夏侯淵或許身為將領性情頗為急躁,但他對宗族內的子侄卻一直很好,簡直待如己出。
夏侯尚早孤,從小失去父親的他,在年少時經常受到夏侯淵的關愛與照顧。
在夏侯尚的心中,某些時候已經將夏侯淵當做他的父親一般。
但就是被夏侯尚視作父親的夏侯淵,卻在定軍山一戰中,為法正設計所殺。
可以說,法正是夏侯尚的“殺父仇人”。
現今法正已死,法正之子法邈遠在成都,夏侯尚都無法找他們報仇。
但是糜旸是法正的徒弟,夏侯尚很自然將對法正的仇恨,轉移到糜旸身上。
于公,糜旸是大魏的大患。
于私,糜旸是夏侯尚的仇人。
夏侯尚早就對糜旸恨之入骨。
令夏侯尚沒想到的是,上天很快就給了他這個報仇,及為大魏除去禍害的機會。
既然機會來了,那他當然要把握住。
在空蕩的大堂之中,夏侯尚抽出了腰間的長刀。
夏侯尚的佩刀乃是百煉而成,鋒利無比。
刀刃被夏侯尚抽出后,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鋒利的光芒。
夏侯尚用手指輕輕劃過刀刃,他敏銳的感覺到若是他再用力些,他的手指會毫無阻礙的被身前的刀刃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