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筆書信,骨肉至親,兩相齊送,足證誠心。
達建此計,任之于天,若其濟也,則有生全之福。若有泄漏,則受夷滅之禍。
近日糜旸遣使,數番斥責,遂斷發認罪,載生載死,形存氣亡,神魄恍惚。
當此之時,明公若復懷疑慮,達恐來日懸首于軍寨,無法得見明公矣
孟達的這封信比起以往兩封顯得很是簡短,但他的這封信卻充滿了悲傷的言語,似乎下一刻就會死去一般。
當看完信中內容之后,夏侯尚的心中再無一絲疑慮。
族人親眼所見,還能有假
夏侯尚手捧信箋對著鄧賢與李輔二人承諾道子度高義,尚必不負之也
隨后夏侯尚當即又寫了兩封上書,分別加急送往宛城與洛陽。
不管如何,這場仗,他是打定了
武當縣距離宛城并不遠,早在之前,曹仁就收到了夏侯尚的第一封上書。
只是在收到夏侯尚的第一封上書時,因為夏侯尚在上書中還有著疑慮的語氣,所以曹仁便未當即應允。
可就在今日,曹仁又收到夏侯尚的第二封上書。
在這封上書中,夏侯尚語氣中充滿篤定,而且夏侯尚更是在上書中,言明孟達斷發一事。
在看到夏侯尚的第二封上書后,曹仁的臉上終于浮現喜色。
或許在近年以來,曹仁給世人的印象乃是被關羽圍在樊城中所逼甚急。
但曹仁從軍三十年以來,在他的從軍生涯中他真正屬于善攻之將。
他跟隨曹操三十年來,能將他打的困守孤城的唯有周瑜與關羽而已。
就在歷史上的兩年之后,年近六十的曹仁還因為孫權言而無信,親自率數萬步騎征討江東。
曹仁被陳矯等人稱贊為天人之將,正是因為他善攻悍勇的風格。
身為天人之將的曹仁在聽說孟達斷發后,他內心中的反應比夏侯尚更激烈點。
大好良機
夏侯尚對糜旸有著必殺之的信念,曹仁又何嘗不是呢
曹操是曹仁最尊敬的人,在曹仁看來,曹操的死與糜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因為對曹操的敬崇,曹仁早就對糜旸恨之入骨。
甚至在曹仁的心中,他想著若他在死前不能除去糜旸這個仇人,不能除去糜旸這個被曹操忌憚的曹魏大敵,那么他死后見到曹操,亦是會充滿愧疚之心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曹仁是不可能再坐視一次良機從他面前錯失的。
天授不收,必有災殃
但是曹仁并沒有回書夏侯尚贊同他的行軍方略,他只是回書一封,令夏侯尚整頓兵馬,時刻待命。
在回書給夏侯尚之后,曹仁召集諸將。
他開始重新布置起南陽的一切防務。
他這么做的目的很明顯。
面對這個大好良機,曹仁決定要親征。
他要親手斬下糜旸的頭,送到鄴城祭奠曹操的在天之靈
免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