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夷陵之戰時,馮習被劉備委任為前鋒大將,當時吳將陸遜、李異、劉阿等屯兵巫縣、秭歸一帶。
馮習與吳班從巫縣領兵而出,一路擊敗李異等東吳大將,最后推進到秭歸。
后來劉備親率諸將自秭歸進軍至猇亭,便以馮習為領軍統諸軍,與陸遜率領的吳軍相對峙。
雖然歷史上馮習的記載并不多,但是從這兩個事例可以看出,馮習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大將。
前段時間馮習在法邈的帶領之下,進入漢中郡中。
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率領漢中的大軍東下,接受糜旸的統一調度。
糜旸在之前就上書劉備,希望劉備能臨時給他調度漢中大軍的權力。
或許如今劉備治下的大部分郡縣,都在休養生息當中。
但作為與荊州一樣重要的軍事基地漢中,劉備在那里留有三萬余大軍。
那三萬余大軍,乃是當初漢中大戰后留下的精銳士卒,戰斗力自不用說。
而且漢中郡就在漢興郡鄰側,有著漢水的連接,大軍東下十分便利快捷。
而且只要安排妥當,隱秘性亦有一定的保證。
在收到糜旸的這個請求之后,劉備并沒有遲疑,他當即寫下一道王令,并且奪情委派法邈為使者,前往漢中郡宣達他的王令。
本來糜旸若想調動漢中郡的大軍,可以直接請求漢中太守魏延協同作戰。
但之前西城外的會面令糜旸心有擔憂,或許魏延會同意與他協同作戰的請求,但是絕對不會接受他的領導。
而大戰一開,大軍沒有統一的調動指揮,那是取死之道。
所以糜旸才直接越過魏延,向劉備求取兵權。
劉備乃是英明之主,雖然糜旸沒有在上書中明說,但他亦知道糜旸的顧慮是什么。
所以他不但派出法邈為使者,還派遣馮習、張南等多員宿將前往漢中,輔助糜旸控制漢中的那三萬大軍。
或許魏延的性格很是桀驁不馴,但是在面對著劉備的王令,他只能老老實實交出手中的兵權。
漢中的大軍不是魏延的私兵,所以在劉備的王令面前,馮習幾人很快就控制住漢中的三萬大軍。
前幾日他們率領著三萬大軍,火速南下來到西城外聽從糜旸調遣。
而直到昨日,千里迢迢領兵到達西城外的馮習幾員將領,方才知道糜旸的具體謀劃是什么。
在知道糜旸的具體謀劃之后,眾人紛紛感慨糜旸好大的謀劃,怪不得大王會如此支持他。
當馮習來到軍帳中后,他對著臉上顯露焦急之色的孟達言道
“敵軍的征西將軍旗幟已出現。”
當聽到這個消息后,孟達臉上的焦急之色瞬間達到最濃,但最后很快就消散而去。
不久后他的臉上只留下堅定之色。
敵軍已到,該收網了。
孟達對著馮習一拜道“接下來的事,就交給休元了。”
馮習亦回敬孟達一禮,他對眼前這個為了劉備大業不惜斷發的孟達,心中有著敬佩之情。
馮習對著孟達言道“子度且去。”
在得到馮習的承諾之后,孟達提起劍架上的佩劍,而后就大步走出了軍帳外。
當他來到軍帳外后,他馬上登上一舟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