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在這個局面下,有資格為曹仁所呼喚相見的人,唯有糜旸而已。
在曹仁的高喊聲傳出去沒多久,嚴密的漢軍人墻出現一陣騷動。
隨后包圍著曹仁等人的漢軍往兩側分開露出一條通道,一道騎著高頭大馬的人影從這處通道中現身。
糜旸漸漸來到曹仁身前不遠。
糜旸高坐馬上對著下方的曹仁言道“大局已定,何不早降”
當糜旸勸降的話語傳入曹仁的耳中時,曹仁像是聽到什么笑話一般,他對著糜旸言道
“若今日你我局勢互換,我向你招降,你會應允嗎”
曹仁的這句反問,令糜旸并不意外。
依照曹仁對曹魏的忠心以及他的影響力,他一旦戰敗被包圍后的下場一般只有一個。
糜旸看向曹仁腰間的佩劍。
曹仁將手中的長刀扔掉,卻留著腰間的佩劍,他的心志已經表露無遺。
當曹仁話語中已經有著死意后,糜旸心中并不覺得有半分遺憾。
三國亂世名將層出不窮,作為曹氏宗親中的頭號大將曹仁,自然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
但是糜旸并不會因此就對曹仁有著什么同情心,或者有著什么寬容的態度。
如果現在站在糜旸馬下的是張郃、張遼或者其他名將,糜旸為了保留他們的顏面,他都會下馬與他們平等對視。
但偏偏現在是曹仁站在他的身前。
建安二十三年,曹仁屠宛
無論是史書,還是親耳從王洪耳中聽過的慘象,都證明了曹仁當初在宛城犯下的罪行有多么深重。
宛城作為南陽郡的治所,常住人口不可能少于數萬,甚至很可能更多。
身為將領,慈不掌兵是必備的素養。
如果是在兩軍對戰期間,因為將領的指揮造成數萬人的傷亡,那是無法避免的常態。
但是曹仁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竟然命令手下士卒屠殺數萬乃至更多手無寸鐵的百姓。
這讓糜旸這個來自后世的人,怎么可能會對曹仁有著什么好感。
所以面對著眼前的這個舉世聞名的名將,糜旸勸降一遍過后便不再言語。
隨后糜旸直接問曹仁道“若有遺言你可盡言。”
聽著糜旸的話語,曹仁冷笑一聲,他看著眼前這個他一心想除去的漢鹿,緩緩抽出腰間的長劍。
當曹仁做出這個動作后,不僅曹仁身后的夏侯尚等人大驚,就連糜旸的部將張包、張南等人亦有著沖上來護衛糜旸的舉動。
但諸將的舉動卻被糜旸擺手阻止。
曹仁將從腰間抽出的長劍架在自己的脖頸上,而后他看著糜旸說道“我征戰戎馬一生,非懼死之人,而家人自有陛下恩養,我有何遺言”
隨后曹仁接著對著糜旸言道“倒是你先誅呂蒙,再取我首級,恐有功高蓋主之嫌呀”
曹仁的這番話一出,糜旸身后的一眾漢將臉上皆浮現慍怒之色。
這廝死到臨頭,還在蠱惑人心
曹仁說完后大笑著轉身,他看向身后的一眾魏將,在兩軍陣前大喊道“放下手中武器”
這是曹仁身為大魏車騎將軍的最后一個命令,而這個命令不僅能保住夏侯尚等人的生命,還能讓他們將來有機會回到北方后,不至于受到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