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寬闊的壕橋就徹底陷入一片火海中。
張南看著那陷入一片火海中的壕橋,心中有著后怕。
若不是他及時鳴金撤退,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與張南心中有著后怕不同,丁奉在領軍撤退回來后,雖然他也看到那已經開始燃燒起來的壕橋,但他的心中還是有著不甘。
丁奉來到張南身前不解地問道“我軍兵鋒即將觸及敵軍城門,張督何不再等一會”
在丁奉身前,張南手指著已經徹底陷入火海中的壕橋,對著丁奉言道
“若不及時撤退,我軍后路將被斷。”
在張南的解答下,丁奉卻繼續言道
“若方才張督催促士卒推運撞車過橋,我軍并非沒有可能攻破城門。”
對于丁奉的這個觀點,張南搖頭道“此舉太過冒險。”
“敵軍援軍已到,城中敵軍軍心士氣復振。
縱算能有撞車順利過橋,但憑借著承淵的千余士卒,恐不能順利攻破城門。”
方才城墻上的魏軍歡呼,丁奉與張南二人聽得最清楚,丁奉不是不知道張南所說的道理。
但是丁奉年少之時就以驍勇聞名,加之他又年輕氣盛,所以他對張南的做法表示不理解。
丁奉的性格一直是,只要有一線機會,就會拼盡全力嘗試,所以他的身上才會受那么多的傷。
而雖然張南年輕時亦是個悍勇之將,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再加上劉備的調教,所以他的性格已經沉穩許多。
若是該讓他拼命時,張南從不會有退縮。
但他不會冒著巨大的危險,讓手下的士卒白白送命。
丁奉心中雖然有著不滿,但事已至此,他也沒辦法。
糜旸暫時還不知道因為張南的鳴金撤軍,丁奉心中開始浮現不滿。
但就算糜旸知道了,他還是同意張南的做法的。
攻城戰從來就不容易,誠然剛剛局勢對漢軍來說一片大好。
但是在戰場中,從來就沒有處于絕對優勢的一方,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或許剛才漢軍離攻破武當縣的城門,只差了那么最后一步。
但那是糜旸的攻心之計先擾亂了城中魏軍的軍心,才有的這番效果。
現在隨著魏軍援軍的到來,武當城內的魏軍軍心復振,那么武當縣就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了。
這時糜旸的大部分注意力,正集中在己方大營外不停游走的魏軍援軍上。
站在巢車之上的糜旸,他的目光在那一面面土黃色的魏軍軍旗上不斷流轉。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其中一面旗幟上,那面旗幟上的姓氏令糜旸產生重視之感。
司馬。
本來糜旸還好奇為何魏軍援軍會如此快抵達,但若是那匹黑馬在的話,糜旸對這點便不會太過好奇了。
在司馬懿遇到他的恩師諸葛亮之前,他本就是一位擅長打奔襲戰的將領。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