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方才下了樓船,就見到孫權領著江東文武大臣在對他行禮。
因為目前他是代表著大漢天子的使者,所以他便坦然接受了孫權及江東眾臣的參拜。
在行過禮后孫權忙不迭地,想將鄧芝等人接入建業城中。
只是孫權卻阻止了上千漢軍隨同鄧芝一同入城。
面對孫權的托詞阻止,鄧芝并沒有反對。
建業作為江東的治所,吳軍至少有上萬。
若是孫權想對他不利的話,只是一念之間便可成事。
于是鄧芝便下令跟隨他而來的上千漢軍,留在城外孫權準備好的軍營中。
鄧芝只帶領著使團中的數十人進入到建業城中。
當鄧芝來到孫權的府邸中后,孫權馬上命人設好香桉,準備讓鄧芝宣讀劉備的封賞詔書。
本來按照常理來說,使團到達建業城中后,應該好好休息一日明日再進行封賞才是。
但是孫權之所以如此心急,是有著原因的。
鄧芝作為天子使者,只要他一日不宣讀劉備對孫權的封賞,那么身為漢天子使者的他,身份永遠要比孫權高一頭。
這讓孫權心中不滿。
曾幾何時,鄧芝還需要向他行禮,現在卻已經反過來。
唯有在鄧芝宣讀完劉備的封賞詔書后,孫權才不用對鄧芝過多禮敬。
孫權的心思,鄧芝當然懂,只是他沒有點破就是。
在孫權設立好的香桉之前,鄧芝順利宣讀完劉備對孫權的封賞。
當孫權得知自己被劉備拜為三公之首的太尉,并封九江侯時,政治嗅覺敏感的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劉備的用意。
只是雖然明了劉備的用意,但是孫權的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什么。
至少劉備對他的封賞從明面上來說,合情合理,沒有一點問題。
在孫權澹然地從鄧芝手中接過封賞詔書后,鄧芝與孫權齊齊松了一口氣。
鄧芝是因為完成使命而感到輕松,孫權是因為不須再對鄧芝行禮松氣。
兩人各有心思,但至少在表面上,雙方還是表現出一副其樂融融的狀態。
在接過封賞詔書后,孫權順勢邀請鄧芝參與今晚的宴會。
面對孫權的這個邀請,鄧芝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孫權見天色尚早,便讓人將鄧芝一干人等帶到住處歇息。
而等鄧芝等人離開后,在大堂中的孫權臉上的笑容瞬間收斂。
原本被他雙手捧著的詔書,現在卻被他用一只手輕佻的拿著。
孫權的這個舉動映照著他此刻真實的心理。
孫權的眼神看著鄧芝等人離去的背影,他嘴角露出一絲輕笑,今晚的宴會才是好戲的開場。
以鄧芝為首的使團很快就在下人的帶領下,去往了各自的寢室。
只是就在鄧芝進入寢室中不久,一位年紀看過去方才二十多的文士,來到了鄧芝的寢室中找到了他。
這名文士正是這次大漢使團的副使,不久前被劉備任命為昭信中郎的費祎。
他也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季漢四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