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哪里有糜旸,哪里就有敵人,這種運勢是他不具備的。
糜旸的存在就像一面鏡子一般,他的步步高升似乎就在映照自己的種種不順心。
現在糜旸又將他調離他視為立功寶地的漢中,這讓魏延心中對糜旸的不忿,更加深幾重。
懷抱著復雜的心情,魏延陰沉著臉來到了武當城外的軍營中拜見糜旸。
早在魏延即將到達武當城外時,糜旸就通過探子知曉了他的行蹤。
因為糜旸想讓魏延留在軍營中,所以他便提前讓人傳令魏延不用入城,他會在軍營中接見他。
當魏延領著千余親軍進入軍營中后,早就等在軍營門口的軍官在核查過魏延的身份無誤之后,便帶著魏延朝著糜旸的主帳走去。
在前往糜旸主帳的一路上,魏延仔細觀察著大營中的布置。
他并非是有不軌的企圖,只是這是他從軍多年以來養成的習慣。
在觀察之下魏延發現漢軍大營中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營壘之間布置的井然有序,又攻防備至,可謂是毫無疏漏之處。
這讓魏延暗中點點頭。
雖然魏延對糜旸是有著不忿,但是他對糜旸的能力是并無質疑之處的。
畢竟鐵一般的戰功擺在那里,魏延并不是不能接受現實之人。
在軍官的帶領之下,魏延很快就來到了糜旸的主帳所在。
當魏延進入糜旸的主帳之時,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主座上的糜旸,以及他身邊由一名小將握持著的節杖。
那根節杖便是劉備賜予糜旸的,操有戰時一切生殺之權的信物。
在看到那根節杖后,魏延的眼神一凝,隨后他便用審視的目光朝著在座的諸將看去。
他發現在座的諸將中,有著許多生面孔,想來這是都是糜旸的嫡系將領。
但相比于大多數的生面孔,魏延還是看到一些熟悉的臉龐。
例如馮習。
馮習投奔劉備的時間與他相差不遠,而在他成為漢中都督前,馮習的戰功還隱隱在他之上。
只是就算見到老熟人,但是魏延也當做沒看見,他黑著一張臉來到糜旸身前對著他一拜道
“延拜見左將軍。”
在糜旸面前,魏延收斂起一些狂傲的性格,畢竟天子符節就在糜旸身邊呢。
看見魏延沒有整出一副眼高于頂的樣子,糜旸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
昨日法邈的奏報先一步到達糜旸手中,糜旸從法邈的奏報中得知了,魏延那日在接到他軍令后的表現。
法邈之所以會在奏報中如實將魏延的表現告知給糜旸,是因為他想給糜旸打個預防針。
在法邈的言語之中,有著為魏延說好話的跡象。
他告知糜旸魏延乃是有才能的人,就是性格過于倨傲,所以他希望糜旸能對魏延多些寬容。
這也得虧是性格較為溫和的法邈,要是法正在世魏延敢在他面前那么做,可能早就被法正押回成都法辦了。
因為有著法邈的提前稟告,所以今日糜旸在接見魏延時,特地將劉備賜予的節杖拿出來。
現在看來,節杖還是有用處的。
只是魏延雖然行禮對糜旸參拜,但他臉上的那副陰沉不愿,在場的人都看得出來。
面對著魏延的參拜,糜旸一時間并沒有有所反應。
而因為糜旸沒有對魏延的參拜做出回應,所以魏延只能一直保持俯身的姿勢。
若糜旸只是一會兒未讓魏延起身,魏延還能理解。